“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以历史纵深感锚定乡村振兴战略方位。现在的乡村振兴实践早已超越”脱贫攻坚”的单一维度,向着“产业全链升级、生态价值转化、文化活态传承”的深层次跃迁。“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面对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深层矛盾,唯有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破局,方能将规划蓝图,转化为阡陌田畴间的壮美实践。
一、引产业之纲:“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是‘三农’工作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断为产业振兴锚定方向。2025年,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南向店乡以”鳝鱼全链条”破题,整合农户土地与社会资本,打造育苗、养殖、冷链销售一体化模式,带动40家农户年均增收8万元,印证了“促进农业全面升级”的实践智慧。产业振兴的密码,在于以科技赋能传统农业,以模式创新激活土地价值,让“土特产”成为强农富民的“金钥匙”。广大基层干部要深扎泥土去亲身探索当地产业优势,发挥创新思维,勇挑数字转型“新题型”。
??二、引生态之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生态振兴标定坐标。只有维护好绿水青山,才能坐拥可循环的“金山银山”,自古我国就认可不可竭泽而渔的观念,如今放在现在更是如是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五峰铺镇新田村将易地搬迁屋顶改造为480KW光伏电站,年增收30万元,彰显“生态本身就是经济”的价值转化逻辑。今天的乡村,正以数字治理提效、生态资源变现的双轮驱动,重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田园诗意。
??三、引文化之魂:“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振兴观在2025年绽放新彩。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活化西河流域700余栋瑶族老屋,打造沉浸式风情体验区,游客量同比增长40%,实现了“活态传承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山东枣庄以“冠世榴园”文化IP为核心,建设5G智慧工厂,开发石榴特膳食品,2024年产值达2.3亿元,诠释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产业赋能路径。文化振兴的深意,在于以古村活态保护赓续精神血脉,以现代传播技术唤醒乡土IP,让文化自信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从“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民生情怀,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历史担当,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如同灯塔,指引着乡村振兴的航程。今天的中国乡村,正以产业之“实”、生态之“美”、文化之“魂”,书写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答卷。新征程上,唯有牢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方能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阡陌田畴间的生动实践,让乡村振兴的壮美图景照亮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孙诗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