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迎来80周年纪念。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历程,不仅重塑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更为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注入了永恒的精神动力,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铭记历史,方能汲取智慧。抗日战争的血火淬炼彰显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钢铁意志。从《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提出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从平型关大捷到百团大战,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豪情,书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杨靖宇在冰天雪地中孤身奋战至最后一刻,左权将军血洒十字岭,牺牲前仍紧握望远镜观察敌情的彭雪枫,这些英雄先烈用生命诠释的赤子情怀,铸就了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历史启示我们,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训,在新征程上保持战略定力,筑牢总体安全屏障,特别注重将历史经验与未来发展相结合,确保国家发展航船行稳致远。
担当使命,方显英雄本色。抗日战争胜利深刻诠释了使命担当的时代价值。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强敌,无数革命先辈挺身而出,以“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决绝,展现了主动作为、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八路军战士在武器装备极端落后的条件下,创造性地开展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抗日军民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发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都为今天的担当作为提供了生动注解。当前,面对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任务、共同富裕的历史使命,更需要发扬这种主动作为、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特别是在推动“十五五”规划落实的过程中,要勇于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将抗日战争精神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
善于斗争,方能攻坚克难。抗日战争既是军事实力的较量,更是意志品质的比拼。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斗争精神,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毛泽东同志《论持久战》的战略思想,指引中国人民以坚韧不拔的意志赢得了最终胜利。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冲突加剧,更需要传承和发扬这种斗争精神,不断提升“草摇叶响知鹿过”的斗争本领,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中锤炼真功夫,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在科技创新、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重点领域,提升战略谋划和实战能力,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团结奋斗,方有历史伟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起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伟力,印证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理。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亿万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形成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铜墙铁壁。这种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精神品格,在今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更具现实意义。我们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画好最大同心圆。要深入推进共同富裕,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要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形成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抗日战争精神是永不熄灭的火炬,始终照亮民族复兴的征程。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改革开放到全面小康,一代代人用奋斗续写着抗日战争精神的新篇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我们要以抗日战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担当,在新时代的道路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让抗日战争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周小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