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就“雄浑史诗”,赢得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以弱胜强的雄浑史诗,显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理直气壮讲好抗战故事、高扬抗战精神,不仅是对历史的敬畏,更是新时代筑牢信仰之基、凝聚奋斗之魂的必然要求。
讲好抗战胜利,是历史自觉更是政治担当。中央部署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本质是捍卫历史正义的政治宣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这要求我们以高度的历史清醒,阐明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从开辟东方主战场到凝聚“四万万人齐蹈厉”的伟力,从烽火硝烟中锤炼“三大优良作风”到以自我革命引领民族救亡图存。唯有旗帜鲜明地揭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历史密码,方能筑牢新时代奋斗者的精神坐标。
宣传抗战精神,需历史主动更需斗争精神。面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挑战,宣传抗战胜利必须敢于亮剑、主动发声。习近平总书记在《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的署名文章中强调:“二战胜利成果不容挑战、战后国际秩序不容颠覆。”这要求我们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对英烈事迹的消解、对战争性质的歪曲。以真理穿透迷雾,用详实史料揭露侵略本质,驳斥美化殖民的谬论;以价值引领方向,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融入时代叙事;以斗争捍卫尊严,在舆论战场上寸土不让,守护用鲜血铸就的历史共识。
大阅兵仪式,是历史传承更是时代使命。抗战胜利日阅兵,从来不只是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民族精神的淬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我军建设发展的关键,关系强军事业兴衰成败。”今日的钢铁洪流与烽火年代的“小米加步枪”形成历史对话,昭示一个真理:坚持党指挥枪,才能锻造守护和平的利剑;赓续红色血脉,才能永葆人民军队的忠诚本色。当受阅方阵踏过天安门广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强军兴军的成果,更是“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的青春中国昂然屹立。
历史长河奔涌,抗战精神如炬。当新时代的号角与80年前的呐喊共振,我们当以真理之笔书写烽火记忆,以信仰之光映照前行之路——因为铭记历史,本身就是一种磅礴的力量;捍卫历史,就是捍卫民族的未来。(韩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