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河南乡村卖货女孩李福贵爆火网络,她的视频没有华丽的包装,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只是真实记录着乡村卖货日常,和乡亲们质朴的互动,却收获了海量粉丝。这一现象级爆火,不只是简单的网络热度,更给基层工作者带来诸多深刻启示。
“真心”是贴近群众的基石,“家常话”更能唠出“真感情”。李福贵走红的核心,是她对乡亲的真心。她穿梭在乡村小道,货物价格实惠,遇到老人还常常抹零;帮老人晒麦子、给他们拍照、陪他们唠家常,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填满了老人们的情感缺口,让大家感受到被关心、被重视。基层工作者也应秉持这份真心。在政策宣传、矛盾调解、民生服务中,不能只走流程,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比如在农村医保推广时,不能只是机械传达政策条文,而是像李福贵与老人交流那样,耐心询问群众的疑惑与担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报销范围、流程,帮他们算明白医保带来的实惠;在处理邻里纠纷时,倾听双方诉求,站在他们的角度理解矛盾根源,而不是简单地照章办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群众心里,赢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
“实干”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脚下泥”才是“政绩单”。李福贵不是靠嘴上功夫,而是开着小货车,一趟趟把生活用品送到老人家门口,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山区老人购物不便的难题。她的坚持和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乡村产业发展,从人居环境整治到公共服务提升,每一项工作都关乎群众生活。基层工作者要以李福贵为榜样,少些口号、多些行动。在推进乡村道路建设时,紧盯工程进度和质量,协调解决资金、材料、施工难题,让道路早日通车,方便群众出行和物资运输;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时,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对接销售渠道,让产业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用实干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创新”是突破困境的利刃。让“土办法”接“新地气”。在乡村电商、直播带货盛行的当下,李福贵没有随波逐流选择热门模式,而是另辟蹊径,用最传统的走村串巷卖货方式,结合短视频记录,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这就是创新思维的体现。基层工作同样需要创新。在信息传播方面,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宣传栏、广播,要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有趣、有料的短视频、图文,宣传政策法规、乡村文化、发展成果;在乡村治理中,探索积分制、清单制等新模式,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提升治理效能;在产业发展上,挖掘本地特色资源,打造“农业+旅游”“农业+文化”等新业态,拓宽增收渠道。当遇到难题时,不妨转换思路,寻找新的解决办法。
李福贵的爆火是偶然,更是必然,她为基层工作者照亮了前行的方向。怀揣真心、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基层工作者也能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凡业绩,书写属于自己的“爆火”故事,为乡村振兴、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朱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