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流滚滚,战鹰呼啸。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不仅是一场展示国威军威的盛典,更是一堂震撼人心的历史公开课与爱国主义教育课。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当从这场“国之盛典”中深刻感悟历史启示、汲取奋进力量,将阅兵场上的震撼转化为服务群众、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以“擎旗砺志、奋楫争先”的姿态,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凡业绩。
擎旗铸魂:在历史回望中筑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仰根基。九三阅兵首先是一次对历史的庄严回望。80年前,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场胜利深刻昭示: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就没有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没有革命先烈的牺牲奉献,就没有今日的和平与繁荣。基层党员干部须从这段历史中汲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将其转化为对党忠诚、为民服务的政治自觉。要深入学习党史国史,从抗战精神中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将“两个维护”融入血脉、见诸行动。正如受阅将士步调一致、目光坚毅,基层干部亦需始终保持与党中央高度一致,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确保各项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唯有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伟业,方能真正扛起时代赋予的政治责任。
淬火砺剑:在实战锤炼中提升“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干事本领。阅兵场上的“练”与“炼”,不仅是军事技能的展示,更是意志品质的淬火。从日复一日的严格纪律到千锤百炼的团队协作,受阅官兵彰显的正是“不畏强敌、抗战到底”的钢铁意志。基层党员干部当发扬这种“练”“炼”结合精神,既勤练业务技能,又淬炼意志品质,聚焦主责主业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对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服务中的“硬骨头”,须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攻坚克难。例如,探索“书记示范田”等创新模式,找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径;推行“一线工作法”,深入田间地头倾听群众呼声,精准破解急难愁盼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将“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斗争精神融入日常,在风险挑战面前敢于亮剑,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躬身破题:在服务群众中践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为民初心。阅兵的根本目的是保卫人民和平生活,这与我们党“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一脉相承。九三阅兵中,“众”字造型的观礼台、象征14亿中国人民的14道彩烟,无不在诠释团结的力量。基层党员干部须站稳群众立场,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走好“最后一公里”。要创新服务方法,通过“党员先锋岗”“技术服务队”等形式提供精准化服务;以“揭榜挂帅”的担当和“领种一颗果”的情怀,解决群众身边的琐事难事。同时,须永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深入基层“接地气”,服务群众“零距离”,带领群众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结拼搏中,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万里长城”。(汪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