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希望广大农民群众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参与,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这一重要指示,深刻彰显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与殷切期望。中国自古便是农业大国,农业始终是国家发展的根基,农村的繁荣与农业的兴盛紧密相连、同频共振。作为国家战略的核心,乡村振兴、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离不开三个关键维度的持续发力,唯有系统推进,方能实现农业农村的全面现代化。
在农村建设方面,需从当地实际出发,打造便捷的生活环境,以道路硬化、安全饮水、文化娱乐设施等基础工程为切入点。比如,推进农村道路硬化,确保村村通公路、户户有便道;加强安全饮水设施建设,保障农民饮用水安全;丰富文化娱乐设施,建设乡村图书馆、健身广场和文化活动中心。同时,完善医疗、教育、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提升村级卫生室服务水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确保农村儿童就近入学,改善农民住房条件。这些举措将全方位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村的“留人底气”,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创业。
在农业发展方面,以高标准农田建设、灌溉设施配套、优质种子供应、绿色农药推广、先进技术赋能等为支撑,推动农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具体而言,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土地肥力和抗灾能力;完善灌溉系统,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保障优质种子供应,加强种子研发和市场监管;大力推广绿色农药和有机肥料,减少环境污染;引入智能农业技术,如物联网和无人机植保,提高农民生产效率。通过这些措施,实现农业的绿色化、智能化升级,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
在带动农民致富方面,要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为农民提供精准指导,打通种、产、销全链条服务。通过建立农民培训体系,提升农民的技能和创业能力;提供市场信息和金融支持,帮助农民选择合适的项目;引导农民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自身特长,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乡村旅游或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农业+旅游”“农业+电商”等模式,延长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这将让农民的腰包更鼓,日子更红火,实现稳定增收和共同富裕。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期望的,“三农”的发展离不开农民自身的内生动力,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参与。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应积极投身其中,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政府要完善政策体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始终把农村发展、农业创新、农民增收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才能真正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共同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谢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