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送爽,五谷丰登。9月23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期而至,总书记的节日祝福和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广大农民和“三农”战线的辛勤付出与巨大贡献,深刻阐明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的基础性地位,为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当前,我国正处于“十四五”规划收官和五年过渡期届满的关键节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进入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深刻认识到,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富裕幸福,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唯有坚定不移地将“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全力助力农村发展、兴旺农业产业、富裕农民生活,才能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共赴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深刻认识新征程上做好“三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从发展布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面对风险挑战,要保障好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从发展目标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举措。从文化传承看,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赓续中华文明、留住乡愁记忆的重要载体。因此,我们必须深刻理解“三农”工作的重大意义,自觉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准确把握当前“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聚焦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任务艰巨,必须抓住重点,精准施策。要持续优化调整各项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特别是要关注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和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确保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要不折不扣落实好耕地保护制度,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要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要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建设美丽乡村,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乡村建设水平,让农村具备更好生活条件,留住乡风乡韵乡愁,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凝聚强大合力,确保“三农”工作各项部署落地见效。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要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重要抓手,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优化营商环境,引导工商资本、科技、人才等要素向乡村流动,鼓励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方式支持乡村建设,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要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持续加大各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优化支出结构,深化农村改革,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要持续优化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培育村级带头人后备力量,多措并举提高村干部为民办事能力,推进农村基层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强村级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让我们锚定目标、真抓实干,扎实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各项工作,不断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作出更大贡献!(曹元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