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意见》,并明确指出要以为村级组织和村干部减负为目标,不断深化拓展基层减负成果,不断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水平。让村干部真减负,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主责主业、工作方法、考评机制上下功夫、花力气、见成效,为基层事业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赋能蓄力。
聚焦主责主业,筑牢“如磐”信念。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长期以来,村级组织一直作为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联系群众的“最佳桥梁”,承担着大量的事务,从而五花八门的工作就全部落在村干部的肩上,广大村干部无形中肩上的“包袱”越来越重,不免滋生“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形式主义,我们要切实卸掉村干部的“重包袱”,让村干部轻装上阵,落实“权责相等”,明确“主责主业”,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基层工作最能贴近民生,最能反映民意,广大村级干部要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基层建设,扎实做好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最后一公里的“接棒员”。
创新工作方法,强化“实干”担当。“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村级工作事务繁琐而复杂,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事情,村级干部要以久久为功、持之以恒的精神做实做好“小琐事”,全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同时,村级干部担负着直接联系、团结群众和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责任,要结合具体村情切实贯彻“建立健全村级组织工作事务分流机制””“探索以清单等方式规范公共服务事项”“依法购买服务”“推进村级数据资源建设”等新型工作方式,确保新时代下的农村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乡村干部要以“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作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执着躬身实干,练就一颗“敢于担当、能够当担、善于当担”的责任心,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做更多的实事、好事、暖心事。
完善考评机制,点燃“创业”激情。干部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答了满意才算数。要建立健全以解决实际问题、让村民群众满意为导向的村级组织考核评价机制,坚决杜绝简单以填报表格或者提供材料调度村级组织工作、以“是否留痕”印证村级组织实绩的行为;要精简表格、归集材料,让村级干部从“表哥”“表姐”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推动基层减负工作取得实效。借助多维度、多层次的考核方式,把日常考核做实,切实增强村干部服务群众、履职尽责的内生动力,激活干部考核“指数效应”,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创新干事“风向标”,为村级干部赋能,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拥有舞台,以考核结果倒逼干部出实绩,做好考核“后半篇文章”。(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委组织部 胡庆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