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浪潮奔涌向前,发展的航程从来非一帆风顺。越是任务艰巨、挑战叠加,越考验党员干部的担当与魄力。党员干部唯有校准思想之标、鼓足奋进之劲,以“逢山开路”的闯劲直面困难,方能在时代考题中写下合格答卷。
困难本是发展的常态,从来没有一劳永逸的“终点站”。当下,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既要啃下“硬骨头”、化解“老难题”,也要回应群众的“急难愁盼”,每一步前行都需爬坡过坎。党员干部作为改革攻坚的“排头兵”,当清醒认识到,消极避事只会让困难积重难返,怨天尤人终究是徒劳之举,唯有锚定方向、主动作为,方能破局前行。就像脱贫攻坚战中,无数党员干部扎进深山、蹲在田埂,面对产业基础薄弱、群众思想保守等难题,不躲不绕啃“硬茬”,最终让千万乡村换新颜,这正是把困难当考验的生动注脚。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党员干部更要以“事不避难”的自觉,把每一次挑战都视作锤炼能力的契机,在解难题中蹚出新路。
迎难而上的勇气,从来都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基因”。回望百年党史,从石库门里的星火初燃,到长征路上的雪山草地;从抗战时的枪林弹雨,到改革开放的“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党从来都是在逆风逆水中行船、在攻坚克难中壮大。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接过的是历史的接力棒,面对的是发展的新考题:或许是产业转型的“爬坡之难”,或许是基层治理的“琐碎之难”,但无论何种困难,都当有“豁得出去”的勇气。就像科研一线的党员先锋,面对技术“卡脖子”难题,扎根实验室、熬红双眼也要突破;像抗疫一线的党员干部,明知风险却逆行而上,这份勇气,正是把挑战变机遇的底气。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困难从来不是“绊脚石”,而是区分担当与退缩的“分水岭”,更是托举事业向上的“垫脚石”。当前的挑战与机遇交织,机遇的光芒始终在困难背后闪烁。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当以党史为镜汲取力量,以实干为笔作答时代,把每一次困难都化作成长的养分,把每一次挑战都变成跃升的台阶。如此,定能在攻坚克难中垒起事业的高台,让奋斗的足迹印在时代的答卷上,既为当下发展破局,更给未来征程蓄力,真正以“视难如砥”的姿态,托举起更壮阔的发展图景。(李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