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九月我作为应届毕业选调生参加工作,接受组织安排,分配到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卓资山镇蓝旗村工作,担任蓝旗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工作一年期间,我不止一次被问道,也不止一次问自己:“我为什么来?”。
一次又一次,我的答案都是:“我为基层百姓来!”!
最初了解到选调生是从认识时代楷模黄文秀开始……
“文秀,都这么晚了。天气预报说有大暴雨,你一个人开车太不安全,明早再回吧。”
“不行啊,爸爸。今晚可能会有山洪,我放心不下乡亲们,必须得赶回去。”
这是“时代楷模”黄文秀生前与父亲的最后一次对话,她年轻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30岁,2019年6月17日黄文秀永远地留在了大山里。
2016年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黄文秀,面临许多的就业选择。父亲告诉她:“孩子,你能上大学就是靠党和政府的支持,你要感恩党,永远跟党走!”就这样,黄文秀毅然返乡,选择成为大山的女儿,成为一名选调生,走向了扶贫的长征路。
刚到村里,她就碰了钉子。看见年轻的黄文秀,村民们议论纷纷。“你一个女娃娃能干什么,我们跟你聊了也没用,别在这耽误功夫了。”面对村民的质疑,黄文秀只好把苦闷写在日记里,“我觉得心里憋屈,搞不懂为什么我辛辛苦苦地翻山越岭、走街串户,老百姓对我却这么排斥。要想让乡亲们愿意接近我,就得让大家觉得我和他们是一样的。”从那以后,她收起了漂亮的裙子,穿上了运动鞋,学会了当地的桂柳话、端起了搪瓷缸、喝上了玉米酒,卯这劲儿做贫困户的贴心人。她到群众家不再是拿着本子问东问西,而是主动帮忙打扫院子、种油茶、摘果子。一边干活、一边唠家常,和村民们打成了一片,真正成为了大山的女儿。
一年的时间过去了,百坭村的路更宽了、灯更亮了、村子更美了。全村103户贫困户,88名成功脱贫了。黄文秀也得到了村民的认可,都把她当成了自家人,比闺女还亲。
她在扶贫心得中写道:今天,我汽车仪表盘的里程,刚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我简单的发了个朋友圈,“我心中的长征路,驻村一周年愉快!”
脱贫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这是黄文秀和村民的约定。就在牺牲的前几天,她订了一坛酒,打算等到全村都脱贫了拿来庆功。如今,庆功酒已经酿好了,整村脱贫马上也要实现了,可文秀却不在了。
百坭村村长第一次走出大山,来到北京参加“时代楷模”黄文秀事迹发布会。一踏进演播室看见黄文秀的照片,他眼睛就湿润了,“北京这么繁华,这么好。文秀,你为什么不留在北京,为什么选择大山呀!文秀书记,咱们不是说好的吗?打赢扶贫攻坚战,我们一起收兵!你怎么失约了呢?”不,她没有失约!她用生命践行了约定,让永远跟党走的信仰更加坚定,让一心为民的责任更加牢固,让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形象更加挺立!
每一次有人问道“你为什么来?”时,我都会想起文秀书记,想起她在新时代为我们的家和国付出的贡献。每一次回想,都更加坚定我为基层百姓来的想法。
文秀前辈,你看!百坭村脱贫了,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中华大地的每个角落。
文秀前辈,你看!千千万万个如你一般的我和他走向了基层,走进了农村,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选调生。
脱贫攻坚不是终点,振兴乡村、复兴民族是我们从前辈手中接过的时代使命。我是新一代的共产党人、新一届的选调生,我为基层百姓来!(张瑞瑶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