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干部与基层群众处于不同的话语体系,接不上话、搭不上腔,同样难以交流,更难以交心。如果总拿一些原则、规章制度等“官腔”与群众交流,与群众自然是说不到一块儿的,当然也很难与群众想到一起,事情也不可能办到群众心里“官腔”的要害在于“官”,把自觉当作是“官”,就会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不了解群众真实的想法、不会说群众语言,就只有说“官话、套话”。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理应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新契机,始终做到心中有民,常修“为民心”、常思“为民行”,少在群众面前“打官腔”,多为基层群众解决急难愁盼事,用实际行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心中有民,一心为民认识要“深刻”。众所周知,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只有人民群众源源不断地输送养分,党这棵参天大树才会不断焕发新枝、生机勃勃。从历史参照系看,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紧紧和人民站在一起。历史一再证明,只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尊重群众地位,广泛发动群众力量,我们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广大机关干部要充分认识到“打官腔”的危害性,深刻认识到用心用情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首要标准,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事中更好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
心中有民,一心为民态度要“端正”。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们党将一事无成。毛泽东同志曾告诫全党:“我们党必须和广大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如果和群众联系不好,就要发生危险。”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彻底摒弃“打官腔”之态,始终保持“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姿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治责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正做到相信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和创造。制定政策主动问需于民,切实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信号,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推动落实积极问计于民,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公平公开公正处理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敏感问题;检验工作敢于问效于民,自觉在接受群众监督中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真正让组织认可、让群众满意。
心中有民,一心为民作风要“务实”。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的作风,党的作风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风好,党的形象就好,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就强。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务必要带头杜绝“打官腔”之风,自觉坚持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敢于用批判的思维审视自我,切实对照党的要求和群众期盼,查不足、找差距、明方向,努力在真查真改、逐步完善中树好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自觉用人民群众这面“镜子”对照检查和总结反思自身存在的作风问题,始终做到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一心为民办实事,真正树牢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人民公仆形象。(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委组织部 黄开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