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如何让干部教育培训真正成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少一些“高深”的形式主义,多接“地气”,才能使培训内容被干部接受,最终达到提升干部队伍能力素质的效果。
立足工作实际,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干部教育培训不能统一模式、统一标准,而要因材施教、按需分配。新时代下的干部教育培训必须与时俱进,着眼工作实际,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导向,加强培训需求调研,准确掌握社会发展对干部的能力需求,聚焦干部的成长需求,坚持双向发力,针对党政领导干部、基层一线干部、年轻后备干部、专业技术干部之间职业特点、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差异,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合理恰当设置课程和培训内容。聚焦干部存在的短板,着力解决干部当前服务岗位工作的本领能力不足,通过提供“菜单式”供给,切实把教育培训工作做“实”,为参加培训的干部提供更多可选择的机会,让更多干部能选择更符合他们实际的培训课程,有效提高教育培训的实效。
创新培训方式,加强培训的实效性。围绕解决工学矛盾,让想培训的干部都能参加培训,积极探索教育培训新方式,通过主题班次加网络教学等多种方式,提高培训的全局性和系统性。坚持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充分运用研讨交流、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开展课堂授课,着力提升培训吸引力感染力。坚持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相结合,增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不仅在书本上学,还可运用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进行学习。
强化跟踪问效,提高培训的导向性。培训过程应畅通主办单位、培训机构、学员单位三方信息反馈渠道,强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转化的跟踪了解,将培训效果作为识别了解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培训班次进行过程式管理,设班主任,建立班委会,明确学习纪律要求,对集中培训、外出教学全方位管理,将优良学风贯穿培训始终。不断探索“在培训中识别考察干部”,由班主任将培训学员的出勤、发言、考试成绩、撰写材料进行综合评价,点对点反馈到所在单位,同时评定“优秀学员”,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实现培训中全方位、零距离、立体式考察识别干部。(巧家县委组织部 苏春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