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向背看作风。近年来,随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系列教育的开展,领导干部作风得到有效改进,但仍有部分党员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履其职,不负其责。《晋书·刘寔传》有曰:“推贤之风不立,滥举之法不改,则南郭先生之徒盈于朝矣。”中组部在党的二十大前聚焦15种情形对中管干部开展全覆盖查核,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新修订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有效净化了“南郭”干部赖以生存的滋生土壤,以上率下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干部能上能下,祛“庸者”之疾。部分领导干部“太平官”做长了,领导干部应具有的锐气和精气神悄然流失,工作标准停滞不前甚至降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应付思想不断滋生,导致干事瞻前顾后,遇到问题推诿扯皮。这种“南郭”干部必须进行集中“会诊”,根据组织需要和岗位要求,进行换岗锻炼,重铸干事创业信念。
干部能上能下,治“懒人”之病。每个领导干部在每一岗位履职,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代表的是国家形象。然而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却仍还存在着一些“一杯清茶品半天,一张报纸混一天”的严重违背党员宗旨的“不为”之官,对这些“心懒、身乏、腿软”的“南郭”干部必须进行集中“把脉”,建立事权分工明确、问责机制健全的责任制度,树立奖勤罚懒的工作导向。
干部能上能下,切“贪官”之瘤。一些信仰错位的党员干部在灯红酒绿中迷失了方向,丢失了良知,最终沦落为“过街老鼠”“社会蛀虫”,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这种“南郭”干部必须进行集中“手术”,以零容忍态度惩前毖后,严格落实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 优化政治生态环境。
总之,落实《规定》关键是让“庸者”下的心服口服,“能者”上的众望所归,“劣者”汰的理所应当,重点是让“南郭”干部切实达到“洗经伐髓”之效,目的是让党的干部队伍永葆生机活力。(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 刁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