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头不高,走路带风,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勤勉工作22年,用生命谱写了组工干部以身许国的壮歌。斯人溘然长逝,精神永存于世。感动之余,深入挖掘“朱治国”的事迹,从中感悟宝贵的精神遗产,广大党员干部要珍藏他所馈赠的三个“锦囊”,以行动争做“朱治国”式干部。
锦囊一:以“党让干啥就干啥”的如磐信念,锻造忠诚政治品格。朱治国因长期劳累而身体每况愈下,面对别人的不理解,他严肃回答道:“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回顾他22年工作生涯,忠诚践诺的政治品格贯穿始终。作为优秀大学生,他放弃舒适的城市生活,以一腔热血扎根漫天黄沙的戈壁乡镇;作为组工干部,他愿当基石,经常熬夜、通宵起草修改材料,被誉为“‘铁打’的老朱”;作为分管基层党建工作的干部,他牵头制定出台《关于实施全省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的指导意见》,助推青海省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全部实现“破零”。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党员身份,以为党工作、为党分忧、对党忠诚作为第一职责,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锻造过硬政治品格。
锦囊二:以“少说‘干不了’,多想‘怎么干’”的积极进取,锤炼干事担当本领。面对棘手问题,朱治国认为要“少说‘干不了’,多想‘怎么干’”。面对基层干部文化素质不高这个“老大难”问题,朱治国深入基层调研,并带队赴湖南学习先进做法,大力实施村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让3200余名村干部走进校园,提升文化素质和履职能力,为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人才基础。党员干部要将“朱治国式”真抓实干精神融入血肉,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积极开拓,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多捧一捧“烫手山芋”,多当一当“热锅蚂蚁”,杜绝“等靠要”思想,将工作做到实处,落到实处,在干事担当中不断长本领、增才干。
锦囊三:以“权力要用到老百姓身上”的克己奉公,筑牢清正廉洁底线。朱治国为人干净、做事坦荡,他的朋友、同事皆有目共睹。他说:“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不是‘自留地’。”与癌症斗争8年多的妻子不幸离世,朱治国忍着悲痛,定下规矩:不收礼金、不烧纸、不宴请;基层同志汇报工作,有时给他带点土特产,他都当即回绝;下基层时,为了避免有人趁他不注意往车上放东西,他上车前都要检查,当面打开,当即退回。作为党员干部,要坚守身正、心正,时刻保持“权力在手、如临深渊”的警醒,要干净做事、清白做人,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学习朱治国的克己奉公,严守廉洁底线,涵养廉洁力量,以光明磊落之身心,为党的伟大事业奉献终生。(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选调生 蔡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