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无精神不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精神。新形势下,大力弘扬优良传统精神是基层干部践行“四个过硬”要求、实现“双一流”工作目标的重要支柱。才能助力我国全面现代化发展,让我们的民族长久的树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乡村振兴要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坚持人民至上,才能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当前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梦想即将突现,解决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差距大、贫困人口多的问题也取得历史性成就。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此,还要继续前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心系群众,无私奉献。对易返贫易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监测收入水平的变化,观察“两不愁、三保障”,继续精准施策。
乡村振兴要发扬创新精神,坚持创新发展才能破除乡村振兴中因循守旧的难题。古人云:“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创新已是当下时代发展之势,能够推动乡村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对我国建设现代化国家、走向世界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振兴又是创新发展的过程,离不开一创新精神;因此,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勇于和善于创新,把创新转化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为破解过去存在的老旧难题助力。
乡村振兴要发扬工匠精神,坚持艰苦奋年,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推动乡村发展行稳致远。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胜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我国向现代化国家迈出一大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往后还需继续发扬艰苦奋斗、钉钉子精神,矢志不渝、久久为功;深入基层到困难多、难题多、矛盾多的地方,听实话、察实情,为民谋福利。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指着一年干,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干,让乡村振兴的脚步更平稳、更坚定。
圣人有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忧,处理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奋力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国家走上安定和谐大道的指路明灯,中国的未来必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板蚌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