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对广大青年的殷切希冀,“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当前,党的二十大开启了我们国家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的新征程,青年干部务必要紧跟组织的步伐,同时也要不断加强“内功”训练,用心甘情愿地付出、脚踏实地的行动,争做党和人民伟大事业的“自己人”。
青年当甘愿做伟大事业背后的“隐形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句名言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殷切希冀。“在我”和“有我”虽只有一字之差,却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前者指的是功绩“属于”我,后者是说功成“需要”我。作为神舟十五号乘组一员的邓清明,在没在人前亮相、登上发射塔的过去二十多年里,他从未停止训练,始终努力保持最佳的上天状态。在继往开来、砥砺前行的日日夜夜里,有无数个“邓清明”,他们从风华正茂到鬓染风霜,正是有了他们不计得失地在背后坚守和拼搏,泱泱中华离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越来越近。作为正值年华最好的青年干部,我们要甘愿俯下身子默默耕耘,在工作中不计个人得失,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最佳的状态面向群众开展工作,把每一项工作都当做是提升自我、为民奉献的考验机会。终有一日,中国会成为国富力强的现代化强国,而这背后有我们每一个青年干部的“脚印”。
青年当甘愿做攻坚克难的“领头人”。“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党的十八大以来,“攻坚克难”一词深深烙印在各级领导干部心中。勇于攻坚克难,正是中华民族开创事业所必需的能力和品质。我们之所以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离不开基层一线党员干部的攻坚克难。越是光明的前路,越是布满荆棘,越需要我们青年干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新征程刚刚开启,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会面临更多的风险挑战,只有我们把岗位当阵地,把困难当磨砺,敢于动真碰硬、啃硬骨头,才能承担新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无论面对天灾还是人祸,我们都要勇当先锋、敢打头阵,用自己的辛苦指数去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青年当甘愿做扎根群众的“贴心人”。老话常说,联系群众如鱼得水,脱离群众如树断根。许多干部主动服务的自觉不高,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联系群众不深,所以人民普遍关注的问题总是反复出现,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作为青年干部,只有我们走近群众,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认真倾听群众的声音,才能看到问题的症结,在实际的行动中为人民排忧解难。基层工作绝不是“随便看一看、走一走”,应当多和群众交流、探讨出最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与此同时,我们要将为民服务的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要把人民的满意度、人民的幸福指数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遇事要多听群众意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解决问题,努力成为温暖人民群众心窝的“贴心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对于吾辈而言,历史的接力棒已经握在手中,唯有把握时代脉搏、应和党和人民的心跳,以三个“甘愿”的奉献姿态融入到党和人民伟大事业的“大我”之中,才能以实际行动书写好“中国之问”的人生答卷。(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洪铺镇人民政府 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