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新闻网报道,近期,一些地区出台干部干事创业激励机制,选拔“闯将”“干将”,治理“躺平式干部”。意在破除干部队伍中的“躺平”乱象,促进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提振新时代干部队伍精气神。笔者认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应破除“躺平”心理,在干事创业中应坚持“干”字当头,当可不负韶华。
要强化政治引领,思想破冰“不想躺”。“躺平”现象的出现,理想信念有所滑坡是根源。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意识作精神统领,遇到困难自然容易退缩。要以“义之所在、舍我其谁”的担当跳出“躺平”怪圈,打翻舒适“温床”,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正成为 “能扛事儿、会办事儿”的“店小二”“勤务员”,书写新时代的“担当答卷”。
要强化正向担当,机制激励“不愿躺”。以实绩论英雄,让基层干部看得到希望、看得到出路,把乐于扎根基层、勇于攻坚克难、善于真抓实干,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豁得出去、顶得起来的干部识别出来、重用起来。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无功便是过”的为政观念,突破“不到年龄不能下,不犯错误下不了”的传统思维,让一部分不作为、不称职的干部“下”,从而让一大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干部“上”,真正体现对干部队伍的激励作用。
要强化反向约束,精准考核“不敢躺”。落实好干部干事创业激励机制是织密制度之网、划清红线底线的必然之举,是从制度上打通干部能上能下的血脉循环。既不搞落实上的“一阵风”、也不搞执行上的“一窝蜂”,要坚持统筹兼顾、上下协调、干群互动、整体推进,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让“躺平式”干部从“干起来”到“卷起来”,既结合部门、地区对干部综合表现横向比较,又对干部历年考核表现情况进行纵向分析;既抓好年度考核,又把功夫用在平时。注重用好提醒、谈话、函询、批评教育、诫勉等方式,将考核的触角深入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确保干部“画像”全面真实准确,让干部上得明明白白、下得心服口服。(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委组织部 代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