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从古代“治国者,以人才为药”,再到现在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无不体现出对人才的重视。而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即将兴起的今天,人才竞争进一步成为城市发展动力的核心要素。具体说,要做到“三抓三不忘”。
“抓标不忘本”。纵观各地人才引进,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点:关注一时所需多,长期必要少。一些地方、部门在引才过程中,多以“柔性引才”为主,缺乏对本地本行业人才发展建设的长远考虑这种“只顾眼前,不及长远”的引才方式,短期内确实可以效解决人才急缺问题,要想彻底破解“人才匮乏”的困局,必须要以战略思想来规划中长期人才培养,毕竟“本土育才”“本土用才”既是解决人才资源的根本途径,更是人才工作的应有之义。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领域、行业特点,因人制宜、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围绕党政人才、名师、名医、农技专家、优秀企业家等量身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通过采取岗位培训、实践锻炼、轮岗交流、专业学习、外出考察等方式,加大对各类人才的培养力度。要坚决克服只用不育、竭泽而渔等短视行为,用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对待人才培养,从娃娃抓起,从教育抓起,从培训抓起,从实践锻炼抓起,从探索各行各业的人才成长规律抓起。我认为,培养人才是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按照某种成功的模式创造性地精心策划,对人才素质的形成至关重要,并且会加速人才成长的进程。
“抓新不忘老”。我们在注重人才引进的同时,更要优化内部人才的“环境”。处理好“新”、“老”人才关系,就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特别是基层和条件较差的地方,可以通过讲课讲学、项目合作、决策咨询、智囊顾问等多种方式让人才感觉到自身价值所在。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对接方式,进一步提升区域内优秀人才的干事创业热情,为人才引进、培养、作用发挥、环境优化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撑。要为高层次人才提供领办、代办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医疗保健、安家落户等方面的服务。对已有人才流动持有包容态度,要树立人才外流也是人才交流、在外人才也是在外资源,促使外流人才继续为我所用。
“抓高不忘低”。高端人才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中低端人才的支持。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高端人才的引领,更离不开中低端人才的有力支撑,部分地区在引进人才时,人为割裂人才链条,片面注重对行业标杆高端人才的引进、忽视对发展急需中低端人才的吸附。这种“抓高往低”的引才方式,不仅会影响人才“金字塔”体系的稳定性,还会致使高端人才陷入“空中楼阁”的尴尬境地,拖累改革发展。想要把控好“抓高不忘低”的关系,首要就是均衡高端、中低端人才引进精力,坚持高低相应、双向共振、以低促高,扎实有效地抓好中低端人才队伍建设,为高端人才作用发挥提高源头活水。(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以古镇 魏旭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