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强,则国家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先锋军,各地政府应为敢于善于斗争、敢于担当作为、敢抓善管不怕得罪人的年轻干部撑腰鼓劲,培养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
握紧“天生我材必有用”指挥棒,变“要我做”为“我要做”。部分刚穿上公仆衣、踏上从政路的年轻干部,缺乏“我辈岂是蓬蒿人”志气,仅满足于事务打杂、拍照留痕、打卡上下班。出现这种现象的实质原因是,年轻干部怕劳而不获、怕平均主义、怕不可企及。各地政府应坚定“四个坚持、八个不”选贤任能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原则,坚决执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合理运用功绩晋升制、越级晋升制,打通年轻干部晋升渠道,激励年轻干部想起来、动起来、拼起来,从根源上铲除“佛系”思想滋生的土壤。要警惕“躺平式”年轻干部的产生,常规化、制度化、规范化组织开展党的精神宣讲会,引导年轻干部对“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有正确认知,厚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想信念,严格落实干部谈心谈话工作机制,对症下药清除年轻干部在履职尽责中的堵点、难点、痛点。
念好“宝剑锋从磨砺出”紧箍咒,变“胆怯型”为“自信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注重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干部,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初出茅庐的年轻干部,在面对问题时,常因综合素质能力不足而举目四望、畏葸不前,易成为坐而论道的清谈客、怕见风雨的泥菩萨。这就要求在年轻干部培训锻炼上,要完善政府统一领导、组织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的年轻干部教育管理机制,科学制定年轻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多维度、多角度、多层次提升年轻干部工作能力。要注重基层工作经验积累和过硬作风养成,不迁就、不放纵、不容忍“四风”,分批次安排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去,到艰苦环境去,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落实培训、考核、奖惩相结合的考评机制,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
点燃“敢教日月换新天”助推器,变“随意干”为“竭力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决不能刻舟求剑、守株待兔。“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各地政府应始终对标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营造以考促干、以考促建、以考促优的选人用人风气,推动年轻干部对人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深入研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新实践,挽起袖子下真功、出真招、见真章,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要坚持严管和厚爱并行,加强对年轻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深化从严治党、强基铸魂,更正找关系、托门子、得照顾的错误理念,大力推行容错纠错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实行一事一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让年轻干部放开手脚、轻装上阵、攻坚拔寨,切实做到为担当者担当、为实干者撑腰、为负责者负责。(刘嘉恒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新桥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