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伴随着春日的脚步,2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全文,这是21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再次表明了党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鲜明态度,发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
使命需要担当,实干成就未来。推进乡村振兴,农村基层干部是关键力量。干部带好头,群众有劲头。农村基层干部作为农民的贴心人,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直接组织者、指导者、推动者,要充分发挥“领头雁”“火车头”的作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农村基层干部要懂农业,懂“三农”政策。从小处说,“农,耕也”,农业是我们每个人饱腹的源泉;从大处说,“农,天下之大本也”,农业是国家振兴的基石,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202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增长,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实现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新年致辞中讲到:“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了。”何为“三农”政策?具体条文可能不是家喻户晓,但是“三农”政策的硕果有目共睹:饭碗端得牢了,大家伙儿能踏实地过日子;饭碗端得牢了,老百姓有为明天的美好生活奋斗的底气;饭碗端得牢了,国家能长治久安,这就是“三农”政策!为了小家庭的温饱,更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每个农村基层干部都应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众志成城,响应党的号召,支持“三农”政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农村基层干部要进农村,享田园乐趣。“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郁郁林间桑椹紫,芒芒水面稻苗青”、“梅子青,梅子黄,菜肥麦熟养蚕忙”……如今我国的农村已不仅仅是传统优美诗词中的样子:采用智能操控的植保无人机在沃野喷洒作业、“农产品”通过网络电商和“绿色通道”畅销全国、“农家乐”和“野餐露营地”圈粉无数年轻人……“三农”问题不仅限于农业,还涉及到科技、交通、旅游等方方面面,各种元素对立统一、相互转化,使得新时期的农村功能越来越多元化、新型化。开展新时代的农村工作,农村基层干部一定要走进农村,沉下身来,与乡土血脉相连,弄懂摸透当下不断变动着的农村现实,将新时期的新理论、新机制代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干部“领头雁”“火车头”的作用,时时事事身先士卒,带头激发村民们创造更美好生活的热情。
农村基层干部要爱农民,携手同行,共赢未来。推进乡村振兴,农民是主要力量,他们最熟悉家乡当地的人文环境、地理优势等,能够在发展过程中做到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农村基层干部要大力开展乡村人才培训,不断完善乡村人才培养体系,让农民有更多的学习成长的机会和平台,对照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要求,扎实培养乡村人才的知识储备、技能水平和创新活力,将农民培养成有文化基础、懂专业技术、能创新思想、肯脚踏实地的新农民,让他们能够在家乡的田野上扎根,为乡村振兴聚合力、加马力!(定州市北城区 杨雨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