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记者会时说,绝大部分老百姓不会天天盯牢看GDP到底增加了多少,大家更在乎、更关心的一定是自己身边的具体事,比如住房、就业、收入、教育、医疗、生态环境等。
反观基层工作,虽是千头万绪的琐事,但却件件事关百姓福祉,切不可“假模假式”、“敷衍了事”,作为党员干部,更是要立足人民实际,严抓务实之风,拒绝“政绩作假”,用真情、真心、真干,绘就人民满意的答卷。
常思初心,脚踏实地入基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句话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也是每个党员干部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有一些干部“身在曹营心在汉”,出现“人在基层却浮在面上”的现象,也有一些干部“闭门造车”,终日忙于应付上级交派的各项任务。身处基层,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入党初心,更不能忘记共产党员的为民初心。急功近利不可取,患得患失不可取,形式主义更不可取。要知道,只有深入一线,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才能使民意上传、政策下达,才能真正实现基层干部的工作价值。
各司其职,真抓实干惠民生。“政府工作就是要贴近老百姓的实际感受,去谋划去推进,要真正做到民有所盼,政有所为。”过去5年,各级政府坚持过紧日子,全国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生动体现了什么是“在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交通更便捷了、老年生活更安稳了、人居环境更优美了……这一点一滴的可喜变化都在印证着我党对于民生的重点关切。基层的党员干部要勇担使命,切实承担起建设美好乡村,提升群众幸福感的重任;要深入思考,见贤思齐,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要敢于斗争,同各种形式主义说“不”,用实打实的成绩来树立榜样。
阳光同行,多重监督抓实绩。“干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基层工作的本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办事,而现下仍存在“人难找,事难办”、“干部躺平”、“装模作样”等现象,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和政府形象。要想厘清问题,整规塑纪,不仅要靠党员干部自身严要求,更要从制度上健全基层工作评价体系,通过干部大比武、实绩大比拼等方式,晾晒基层工作,通过民意测评、群众走访等方法,倡导多重主体参与监督评价,让党员干部知问题、找差距,如此才能更加有力地促进基层工作,更加有效地保障利民富民政策落地生根。(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衢山镇人民政府 虞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