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既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也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是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科学民主正确决策的前提保证和有效途径。
“从群众中来”就是要求各级在确定具体调研课题时,要让更多让群众当“出题人”。调研的目的是解决群众的问题与困难,而广大群众又是问题的发现者、亲历者或见证者。此次中央部署的12个方面的调研内容,可以说几乎全部直接或间接与基层群众相关。这就提示,问题在哪里,调研就在哪里。要想相关具体调研课题与群众需求和期待无缝对接,就首先要向基层群众“问需”。向他们征集承待调研解决的关键、基础与核心问题等,提纲挈领地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切不可“想当然”或拍脑袋定调研课题。否则会导致调研与解决问题“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出力流汗却做不到群众心坎上。
“到群众中去”就是要求各级在落实具体调研课题时,要切实有让群众当参与者、“解题者”的胸襟和眼光。群众是历史的参与者,更是不折不扣的创造者。相关问题到底是什么情况、问题有多严重、解决的思路、突破口在哪里,都需要到群众中去寻找答案。
无数事实和经验都证明,群众既是问题发现者,也是解决问题的线索提供者,乃至问题解决的智慧启迪者和解答者。今年全国两会后的国新记者会上,李强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和关于大兴调研之风等解答过程中,就深有感触的说:我长期在社区工作,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我们一定要推动各级干部多到基层去调查研究,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帮助基层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有各级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大兴调研之风作底色,有优良的机关作风做支撑,有党和政府的坚强和正确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我们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就没有趟不过的流。群众的大小难题最终都会有最优解,我们的近远期大小目标定能如期实现。(吴瑞娇 河北省黄骅市骅西街道工作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