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我们党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在全面抗战时期,为使全党充分了解国情社情党群,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党内兴起调查研究之风。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重申要“大兴调查研究”,目的是要深入基层,向事实看齐,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虽然调查研究提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但当前各地调研还存在“作秀式”调研,把“调研”变成“调演”,不但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和认可,反而损害了党员干部的形象,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降低了党在群众心中的公信力。
做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正确看待“调查研究”,坚决做到以下“三问”。
为什么开展调研。这就要求我们调研目标要明确,有了目标就避免把调研变成“调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方法论中论述领导干部搞调研“要有明确的目的,带着问题下去,尽力掌握调研活动的主动权”。而不是跟风式、任务式的去开展调研。有的领导干部以借调研工作之名,下基层放放风、采集几张照片、消磨一下时间,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开展调研,让调研变了味、走了样,偏离了习总书记关于“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的要求。
采取何种方式调研。在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调查研究,采取了普遍调查法,典型调查、会议调查、试点调查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下,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我们不断创新调研方式方法,顺应信息化发展潮流,积极使用网络调查、大数据调查等新的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调研效率和质量。把传统调研方法和现代调研手段结合起来,把微观调查和宏观调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对现实情况的把握才会更客观、更全面、更深入。作为党员干部,在开展调研之前必须明确调研的方式方法,轻车从简,不给基层干部群众增加负担,深入基层多听群众所需所盼,掌握第一手材料。但部分党员干部下基层开展调研时存在要求地方单位提供调研报告、人员陪同等增加基层负担的调研,取不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目的。
调研是否能解决问题。调查研究是反应党员干部工作水平的“温度计”,是检验宗旨意识的“试金石”,是提高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加速器”,凡是不以解决问题的调查研究都是“作秀”“耍花招”。调研目标是服务于工作,最终要运用于工作,调研人员不要总想着数据好不好看,更要想着是否能把实际问题解决了。习总书记强调“搞调查研究,要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部分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调研,问题是找了一堆,反馈了一堆,丢给当地干部群众,不了了之。没有把调研解决问题的“后半篇文章”做实,只是为了调研而调研,没有将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抓好调研成果转化运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强调“情况搞清楚了,就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想出来的点子、举措、方案符合实际情况,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重要决策方案,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措施,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不能嫌麻烦、图省事”。当前,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基层党员干部群众之幸,对于执行者而言,对于切合实际的方案、政策能有效推动实施,减少反复落实、反复整改的工作方式,对于群众而言,能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心上,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作为落脚点,大兴调查研究走深、走实,是人心所向,人民所盼的举措。(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委组织部 刘云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