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指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青年者,国家之魂。”青年、国家、时代,是形影相随的铁三角、彼此助推的浪涛。新时代青年应当思考自身在历史时空中的定位和使命,接过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接力棒”,走进时代“大考场”,继续挺拔青春的身姿,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接过“接力棒”,立青春之志向。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国为民的青春志向一脉相承。百年前,有人以青春之力量,洒青春之热血,延国家之年岁,栽精神之乔木,那时,青春是慷慨无畏,以思想解放、浴血斗争换取人民解放、革命胜利。百年间,亦有无数青年像王占山这般,拳拳赤子心,铁心跟党走。17岁开始,他立下“解放更多穷苦人”的志向,战争年代在刀光剑影、枪林弹雨间出生入死,和平年代心怀“国之大者”,倾心为民服务,从年轻小伙到鲐背老人,初心如磐。百年后,青春的绚丽之花依然绽放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第一书记黄文秀,怀揣着帮助贫苦群众脱贫的理想抱负,把扶贫路当“长征路”,在脱贫攻坚战场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青春之歌。“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吾辈青年当早立志、立大志,在追求“大我”中找准“小我”的人生航向,立志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不忘初心使命,矢志建功新时代,方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人民,以万千“小我”激荡起澎湃“春潮”。
接过“接力棒”,踏青春之征程。追求进步,是青年最宝贵的特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正所谓“积跬步以致千里,积怠惰以致深渊”,我们新时代青年身处伟大时代、广阔舞台,要以“干”字当头,以“恒”字为目标,在“勤”字上下功夫,做起而行之的实干派、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青年是时代的先锋,先锋责任的完成,只有从艰难困苦中锻炼可以得到。“苦”、“难”、“重”、“险”是弱者避之不及的畏途,却是青年强健筋骨的乐土。“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面向眼前的苦难和未知的未来,与其惴惴不安、忧心忡忡,不如在荆棘杂草中拓荒,于烈日骄阳里耕耘,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静待行动的果实。青春正当时,吾辈青年当奋斗不止、精进不怠,在“追求进步”中努力成长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青春礼赞时代,以奋斗开创未来,在“春潮”里做一朵奔涌的浪花。
接过“接力棒”,赴青春之约定。青春向党,强国有我,青春有为,时代有我。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我们新时代青年都是追光者、逐梦人。追着光,靠近光,成为光。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是青春最好的“打开方式”。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拒绝“躺平”,永不“佛系”。青春让我们在担重担责中锤炼本领,在干事担事中擦亮底色,在无私奉献中实现价值。吾辈青年当下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到群众最需要和困难矛盾最多的地方埋头苦干,让青春在担当作为中闪光。青年人需以学修身,为自身素养“补钙”;以干促进,为时代发展“助力”;以变求新,为创新改革“充电”,以敢担当、勇作为的实干家们作为模范标杆,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最好成绩,书写我们这一代的青春荣光。
百年前,先进青年在“觉醒年代”争做救国救民“急先锋”;百年后,青春力量再集结,中国青年在“新时代”发出强国有我“最强音”。即使时代不同,爱国的少年心、奋斗情,一脉相承。进军新征程,青年干部,正值年少,风华正茂,当立鸿鹄志向,洒奋斗汗水,赴青春约定,接过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接力棒”,用无数青春之“我”,赴一场“春潮”之约,筑青春之强国!(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冶溪镇人民政府 徐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