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基层干部要脱下“孔乙己”的“长衫”

2023-04-08 08:39:40 | 来源: 中廉在线

最近,“孔乙己文学”是个热门话题。孔乙己是鲁迅短篇白话小说《孔乙己》中的主角人物,小说里唯一一个站着吃酒,穿长衫的人。长衫是旧社会封建读书人的标志,是他与劳动人民的区别,他用长衫武装自己。把脆弱、尊严、不堪、骄傲都包裹在这破旧肮脏的长衫里,长衫是他读书人的架子,是他高高在上的身份象征。初读未觉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

广大网友纷纷表示:学历非但没有成为我的敲门砖,反而成了我下不来的高台,成了孔乙己永远也脱不掉的一件长衫。因为读过书,上过大学,所以不甘,不甘于底层工作;而现实,却把我们架着上不去也下不来。但是学历,只有在投身于生生不息的社会劳动中,在为人民建功立业中才能体现出价值来。基层是一片热土,天地广阔,大有可为,无论是科技兴国、人才强国,还是乡村振兴、国家富强,都需要基层干部发光发热,都需要我们脱下“孔乙己”的“长衫”,在祖国大江南北,耕耘劳动,甘于奉献,建设美丽富强的祖国。

基层干部要放下面子,当好人民的服务员,以人民公仆的意识正己思。基层是党和国家治理的末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为人民群众服务,把党和国家的温暖送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孔乙己受困于长期封建的社会教育和风气之中,始终认为读书可以改变命运,改变阶级,于是死守着他的长衫,宁死不愿脱。在理想和现实被现实深深刺痛打倒,在饥饿和窘迫中苟且度日,在穷苦和恐慌中守着书斋,怨天尤人,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借酒浇愁。向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学识,渴望寻求他们的崇拜和惊艳,但终究被无情的旧社会所吞噬和撕咬,孤独终老。孔乙己的前车之鉴告诉我们,“长衫”只有投身社会劳动、奉献人民才能彰显其份量和价值。基层干部脱离群众才是工作中最大的危险,人民群众是我们的根基,是我们的力量。有“知政失之于草野,知屋漏之于宇下”,就应该勤于深入群众,多与百姓交流,方能知政之利弊。又有“偏听则暗,兼听则明”,要勤于兼听广纳,求实于舆论,集思广益,务实于政事。再有就是“永远做人民的小学生”,要乐于向群众请教,群众是我们任何时候最坚强的后盾,也是我们汲取智慧的源泉。基层干部不能执着身上的“长衫”,要以人民公仆,自觉为老百姓办实事。

守得住尊严,基层干部要以公正廉明的态度,去做自己。掌柜还是一如既往,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东西啦。可他这回不分辩,只说了一句别逗。孔乙己放不下读书人的清高,终不能糊口,走到了偷窃换钱糊口的地步。《淮南子·修务训,中说:“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基层干部的威严,是建立在一言一行之中,为民言,以公行,方能久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遇事泰然处之,方能常有余裕。基层干部要把谨言慎行、公道正派上升为政治觉悟,时时自省,把牢思言行之舵,与歪风邪气作斗争,练就百毒不侵之身。只有这样,基层干部才不会违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才能为维护干部自身,尊严筑牢立身之本。

基层干部要严守底线、牢记初心、正风肃纪、以身促行。孔乙己本可以用他的一笔好字,给人家抄书,换碗饭吃。可他好吃懒做,没过多久,就连人带纸墨笔,一起不见了踪影,时间一长,就再也没有人来找他抄书了。孔乙己脱不下长衫,又不坚守底线,小偷小摸,多吃多占,败坏了他,自大,出卖了他书生傲骨,最后只能红着脸说读书人不说偷。我们的基层干部也是如此,他们不自怜,但最终会厌倦伟大的美德。他们不做恶的小事,也不做善的小事。他们在繁重平凡的日常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积极行动,严格遵守底线,不负使命担当,不负人民的厚望,用有限的生命为人民服务。

路虽远,但终会抵达。为了兑现“为群众做实事”的承诺,基层干部应主动承担责任,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以革命先辈为榜样,立足于岗位实际,为民求命,为民办事,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发界街道 黄萍)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