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国家经济的命脉,是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金融工作,针对中国特色金融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新论断和新理念,破解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中国之题,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的人民之问,交出了“能干事、干成事”的时代之卷。
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才能确保金融改革发展方向正确。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既是中国金融发展的特色,也是中国金融发展的优势。中国特色金融发展要充分发挥和依靠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优势,从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两个方面扎实推进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一方面,要不断完善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做好金融领域的总体布局、顶层设计、整体推进,确保我国金融改革发展方向正确。另一方面,要提高党领导金融工作的能力,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做好金融系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工作,加强金融系统党风廉政建设。
围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低效金融供给、增加高效金融供给,构建金融高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要将更多金融资源合理配置到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找准金融服务的着力点,促进国内大循环畅通;要在维护国家金融稳定的前提下,持续提高金融开放水平,增加全球要素流动性,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要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前提下,完善金融市场结构、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创新能力以适应金融高质量发展要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构建中国特色金融监管体系是防范金融风险底线根本保障。目前我国正处于金融风险易发高发期,必须要立足国情,从我国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金融监管和金融法律体系,准确把握我国金融发展特点和规律,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构建中国特色金融监管体系,首先要强调党对金融工作的统一领导,要立足国内实际结合国外先进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监管模式。其次要重视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两者之间的平衡。金融监管部门创新金融产品、创新监管手段时,应既能鼓励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的创新,又能将金融风险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新时代新征程的金融工作面临新的历史任务,必须准确把握历史方位,不断提升金融工作科学性、精准性、时代性,努力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做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时代贡献。(余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