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科技教育 > 正文

“人工智能+”行动:擘画智能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新图景

2025-10-21 09:13:39 | 来源: 厦门市同安区大同街道古庄村

当前,全球人工智能竞争格局正在加速重构,国务院适时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体现出以人工智能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深远布局。整体来看,《意见》传递出三个方面的核心讯息:人工智能已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其发展必须实现与实体经济的深度结合,而最终成效则取决于是否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

首先,人工智能已从技术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竞争的核心领域。《意见》跳出单纯的技术视角,将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紧密联系,通过六大重点行动覆盖科技、产业、治理等多个关键领域,并依托八大基础支撑从算力、数据、人才等维度夯实发展基础。这一全面布局表明国家正以系统性举措推进人工智能发展,将其视为把握未来竞争主动权的战略重点。特别是在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如此前瞻而系统的战略部署显得尤为必要。

其次,人工智能的真正价值需通过与产业深度融合来实现。《意见》明确要求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这意味着人工智能不能停留在实验室或互联网平台,而应深入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城市街道。《意见》特别强调要“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表明人工智能不仅旨在优化现有生产流程,更将催生全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形态。从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到农业数智化转型,从服务业创新到消费提质,人工智能正在从辅助工具演进为重构产业生态的核心力量。

最后,这场技术革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向。《意见》一再强调“使全体人民共享人工智能发展成果”,这一理念具体体现在多项举措中:在就业方面提出“加强人工智能应用就业风险评估”;教育领域推动“大规模因材施教”;医疗健康方面“有序推动人工智能在辅助诊疗、健康管理等场景的应用”。这些安排表明,政策制定高度重视技术可能带来的社会效应,致力于在推进创新的同时,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大众,防范数字鸿沟加剧社会分化。

尽管前景广阔,但必须认识到,“人工智能+”行动的实施将面临诸多挑战:如何避免脱离实际需要的“为AI而AI”?如何防范算法歧视与数据隐私风险?如何促进不同区域的均衡发展?如何有效统筹技术开放与国家安全?这些问题都亟待在实践中探索解决,也是对治理体系智慧与韧性的重大考验。

随着各项政策逐步落地,人工智能有望真正成为推动产业变革、改善民生福祉、提升治理能力的有力支撑。《意见》不仅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清晰的实施路径,更展现出技术赋能社会、服务人民的美好愿景。唯有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与公众多方协同,才能确保人工智能切实造福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共同开创一个更加智能、包容、高效的社会新图景。(游昌宇)

责任编辑:江旭兴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