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破解干部“不善为”难题的三重路径

2025-10-10 09:02:49 | 来源: 安徽省潜山市五庙乡人民政府

当前,部分干部存在的“不善为”问题,是影响政策落实效能的突出短板。所谓“不善为”,并非主观不愿为,而是“有心想干事,却无力干成事”的本领恐慌。其典型表现包括: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思路不清、方法不多,习惯“路径依赖”,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缺乏专业素养和实操能力,工作辛苦却成效不彰,甚至事与愿违;攻坚克难时捉襟见肘,接不住“烫手山芋”,应对复杂局面时力不从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这要求我们必须正视并系统破解“不善为”难题,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

强化思想引领与初心使命,筑牢“善为”的信仰之基。“不善为”表象是能力问题,深层次根源在于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初心使命意识弱化。部分干部因理论武装不足,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理解不深、把握不准,导致行动跟不上节奏,方法不适应要求。破解“不善为”,首要的是强化思想淬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要引导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同时,需持续强化宗旨意识教育,让干部真正搞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从思想深处激发“为官有为、为官善为”的内生动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实际能力。

构建精准化培训与实践锻炼体系,提升“善为”的实干本领。克服“本领恐慌”,关键在于“学习”与“实践”双管齐下。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深化改革、加强治理等重大任务,开展精准化的理论培训、政策培训、科技培训、管理培训、法规培训。培训方式需注重实效,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结构化研讨、实地调研等多种方法,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感染力。更重要的是,要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要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干部放到改革发展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第一线、艰苦复杂的地方和关键吃劲岗位上去历练,让他们在应对复杂局面、解决棘手问题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真正掌握“会干”的技巧,提升“善干”的本领。

健全激励约束与选人用人机制,营造“善为”的优良环境。让“善为者”脱颖而出、让“不善为者”有压力、求上进,需要科学的制度保障。要鲜明树立“善为者进、不善为者退”的用人导向,把实干实绩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标准。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突出过程管理,把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注重在基层一线考察干部的实际表现和群众口碑。要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细化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的干部撑腰鼓劲,破除“干多错多、不干不错”的消极心态。同时,要畅通能上能下渠道,对经过实践锻炼、表现优秀、能力突出的干部,要及时提拔使用,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实干者实惠”;对能力不适、作风不实、长期打不开工作局面的干部,要坚决调整,形成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性循环,持续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生机与活力。(汪恒)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