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敢较真,凡事争做好”——这十个字,凝练着年轻干部应有的精神气质,更昭示着在基层沃土中成长成才的实践路径。身处改革发展主战场、服务群众最前沿,年轻干部尤需涵养这份可贵的品格,让“较真”成为履职尽责的鲜明底色,让“做好”成为干事创业的自然追求。
“遇事敢较真”,彰显的是原则坚守与责任担当。这份“较真”,并非不谙世事的执拗,而是对政策规矩的敬畏、对工作标准的执着、对事实真相的尊重。它体现在钻研政策时字斟句酌的严谨,体现在推动落实时一抓到底的韧劲,体现在面对模糊地带敢于划清界限的勇气,更体现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守立场的坚定。这份源于初心的“较真”,是抵御“差不多就行”惰性思维的堤坝,是年轻干部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清醒、行稳致远的“压舱石”。
“凡事争做好”,展现的是价值追求与能力境界。“做好”意味着超越“做了”的浅层满足,向着“做优”“做精”“做出彩”的高处攀登。它呼唤着“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的争先意识,要求着“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的极致追求。真正的“做好”,离不开“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沉淀积累,离不开急难险重任务中的摸爬滚打。最终,这份追求要转化为群众脸上满意的笑容、化为地区发展的扎实成效,用实实在在的业绩接受实践和人民的检验。
“较真”与“做好”,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没有“较真”托底的“做好”,难免根基不稳、流于形式;缺乏“做好”引领的“较真”,可能陷入方向不明、为较真而较真的窠臼。唯有将坚守原则的锐气与追求卓越的志气融为一体,方能既有敢于碰硬的铮铮铁骨,亦有善作善成的过硬本领。
基层天地广阔,青春大有可为。年轻干部当以“遇事敢较真”磨砺意志,以“凡事争做好”锤炼能力,让奋斗的足迹深深印刻在服务人民的征程上,用担当的行动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青春答卷。(张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