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广大党员干部作为时代的“答卷人”,当用心响应声声召唤,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展现新作为,真正用实实在在的业绩为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接续志向追求,奔赴“一寸丹心图报国”的人生征程。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从革命年代“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舍生取义,到建设时期“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艰苦奋斗,再到新时代“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毅担当,许党报国四个字始终是共产党人不变的精神底色。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领悟“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深信志向的坚定源于思想的清醒、报国的行动始于信仰的扎根,只有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才能确保人生征程始终沿着正确航向前行。我们既要筑牢思想根基,从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惊艳世界的人间奇迹中读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也要从革命先辈、时代楷模的牺牲奉献里感悟家国大义,在一遍遍回望与展望中感悟肩头使命的重量,让“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成为人生追求的永恒底色,将志向追求落在实际行动上,真正用实实在在的业绩为“十五五”规划落地注入力量,奔赴闪闪发光的人生征程。
接力民生使命,奔赴“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幸福征程。民生使命的接力棒,一头连着党的初心、一头系着群众的期盼。风雨兼程,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大党员干部唯有把“民”字刻在心头,才能让民生接力跑更有方向、更有温度,我们既要在“问需于民”中校准方向,主动走出办公室、走进街巷里弄,以“蹲点调研”的方式听民声、以“开门纳谏”的坦诚察民情,学会从“群众要什么”出发谋划工作,让政策制定更贴民心、更合民意;也要在“担当为民”中破解难题,面对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的“硬骨头”,当做到不回避、不推诿,始终以“钉钉子”精神攻坚克难,用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实惠、感受得到的幸福回应万家期待;同时更要用心追求群众满意,主动邀约群众来阅卷、打分,把一件件实事摊开来、把一处处变化亮出来、把一份份业绩晒出来,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让幸福征程上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走得暖心。
接棒时代重任,奔赴“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奋进征程。“十五五”时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党员干部展现担当、贡献力量的机遇期。唯有立足岗位强本领、服务大局勇担当、创新突破开新局,方能接稳时代的“接力棒”,跑出发展的“加速度”。广大党员干部既要把平凡岗位当成奋斗舞台,始终以“工匠精神”打磨业务能力,主动向书本学理论、学政策,也要向实践学方法、学经验,在一线工作中积累解决复杂问题的实战技巧,用心让专业素养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努力成为本职领域的“行家里手”,也要以“全局视野”服务发展大局,无论是制定政策、推进项目,都要主动去算“大局账”“长远账”,学会多做潜功为长久发展铺基石,更要以敢闯敢试的魄力抢抓时代机遇、勇于探索创新,面对新发展格局下的新挑战、新机遇,当大胆尝试新方法、新模式,主动学习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前沿知识,真正让“敢创新、善突破”成为当代奋斗者身上的鲜明特质,交出一张张经得起检验的答卷。(梁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