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宣讲培训,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年轻干部身处时代潮头,既有敢闯敢试的朝气,又有扎根基层的底气,既是全会精神的坚定践行者,更应成为理论传播的先锋力量。做好全会精神宣讲,年轻干部需以青春视角解码理论内核,用群众语言传递政策温度,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以学铸魂强根基,深研细悟让理论“立得住”。理论宣讲的深度,源于理论学习的厚度。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贯穿系统思维、问题导向,无论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的宏伟目标,还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价值立场,都需要精准把握、深刻阐释。年轻干部若满足于“读过文件、记过要点”,宣讲时必然言之无物、流于表面。唯有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才能成为理论的“明白人”。年轻干部要摒弃“急功近利”的学习心态,沉下心来研读全会精神,梳理出“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等核心议题的逻辑脉络,学通弄懂政策出台的时代背景、实践需求和长远意义。结合工作实际搭建“理论框架”,在学用结合中吃透精神实质。同时主动与基层老党员交流,把“书面语”转化为“家常话”,把“宏观部署”拆解为“具体举措”,让宣讲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
以新为翼拓渠道,创新表达让政策“活起来”。理论宣讲既要守好“根”与“魂”,又要跟上“时”与“势”。传统宣讲中“台上念文件、台下玩手机”的尴尬,根源在于形式与群众需求脱节。年轻干部成长于互联网时代,对新媒体传播规律的把握是天然优势,更应打破思维定式,让理论宣讲“活”起来、“潮”起来。在线上可打造“全会精神微课堂”,用动画解读“现代化产业体系”,用互动问答回应“就业创业政策”,让短视频成为理论传播的“轻骑兵”;线下可推开“流动宣讲会”,在社区广场摆起“板凳课堂”,结合老旧小区改造讲民生保障;在企业车间开设“工间微讲”,围绕技能提升政策谈发展机遇;在校园操场组织“青春对话”,针对青年成长需求聊奋斗方向。通过“线上+线下”“固定+流动”的组合模式,让宣讲走出会议室,走进群众生活场景,让理论传播充满时代气息。
以民为本解困惑,共情宣讲让精神“暖人心”。理论的生命力在于贴近群众,全会精神最终要落实到为民办实事上。宣讲若只谈宏大叙事、不涉群众关切,就会沦为“空对空”。年轻干部扎根基层一线,更清楚群众的急难愁盼,理应把“群众视角”作为宣讲的核心视角,让理论与民心同频共振。宣讲前要做足“功课”,通过入户走访、座谈交流,梳理出群众最关心的“养老保障”“医疗报销”“子女教育”等问题清单,做到“问需于众、靶向宣讲”。用“村里通了产业路”“门诊报销更方便”“孩子就近上好学”等身边变化作为鲜活案例,替代抽象的理论阐述,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全会精神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落在身上的实惠”,在答疑解惑中拉近距离、凝聚共识,让全会精神宣讲入耳、入脑、入心、入魂。(梁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