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勾勒了清晰路径。“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十五五”时期是承前启后、爬坡过坎的战略关键期,广大党员干部当永葆“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锚定目标、笃行不怠,在高质量发展、民生改善、事业精进的征程上勇毅前行,让宏伟蓝图转化为生动实践。
以创新为引擎,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十五五”规划的核心要义在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而创新是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后劲的关键抓手。广大党员干部要打破“路径依赖”“经验主义”桎梏,将创新思维贯穿工作全过程。在产业转型领域,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在改革攻坚一线,聚焦体制机制障碍,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区域协调发展等关键领域推出创新性举措,以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在绿色发展战场,践行“两山”理念,创新生态保护模式与绿色发展路径,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循环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让创新成为“十五五”发展的鲜明底色。
以民本为根基,绘就民生福祉新画卷。“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十五五”规划的价值取向始终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生改善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党员干部要始终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走出“办公室思维”,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沉浸式”调研,精准掌握群众在“一老一小”照护、公共服务供给、人居环境提升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针对教育资源均衡、医疗服务提质、养老保障完善等民生重点,既要拿出“当下改”的举措,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服务下沉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更要谋划“长久立”的机制,健全民生保障动态调整体系,推动智慧民生建设,让政务服务更便捷、公共产品更普惠。从社区便民服务站的升级到乡村振兴的精准施策,从就业岗位的精准推送到底层群体的兜底保障,以件件实事、桩桩好事筑牢民生根基,让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以实干为支撑,筑牢事业进阶新基石。蓝图的实现,关键在人,核心在干。“十五五”时期面临的风险挑战与发展机遇并存,需要党员干部以过硬作风和扎实本领扛起使命担当。要强化理论武装与实践淬炼双向发力,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十五五”规划的实践要求,同时主动投身基层治理、项目建设、应急处突等一线战场,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锤炼“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硬本领。要树立系统思维,摒弃“单打独斗”思想,加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要坚守务实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钉钉子”精神把各项任务分解到岗、落实到人,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要严守纪律底线,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以“亲清”作风护航发展大局。唯有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各项工作,才能让“十五五”规划的宏伟蓝图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事业发展在稳扎稳打中实现新跨越。(刘欣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