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强调,要锲而不舍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确保“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良好开局提供坚强作风保证。这一部署既延续了党中央对基层减负的长期重视,也直指当前基层工作中的关键痛点。唯有紧盯痛点、精准施策,才能让减负成效真正惠及基层,让减负成效真正转化为基层干事创业的动力。
实施精准施策,破解减负顽疾。基层减负的复杂性决定了整治工作不能“大水漫灌”,必须以精准思维靶向发力,针对不同形式的负担分类施策,才能直击问题要害,破解沉疴顽疾。面对基层反映强烈的“文山会海”问题,整治不能只停留在“控数量”的表面功夫,更要向“提质量、增实效”深度发力。一方面要大力弘扬“短实新”文风,严控文件篇幅、杜绝照搬照抄,倡导联合发文、无纸化办公,让文件真正“管用解渴”;另一方面要坚持开短会、开小会、开务实会,充分利用电视电话会议、视频调度等形式减少基层干部往返奔波的无效消耗。数字化工具本应成为基层提效的好帮手,却因层层加码、过度留痕成了新负担。基层干部困于指尖“打卡”、重复报表,无暇深入一线服务群众,这类问题更需要精准破题。要明确“留痕”的边界,取消不必要的拍照打卡、重复填报,清理功能重叠的微信群,同时建立“谁建设、谁负责”的管理机制,避免上级部门随意摊派任务。唯有针对不同负担类型精准施策,既破解传统“文山会海”的老问题,又整治“指尖累赘”等新变种,才能让基层干部真正从繁杂事务中解脱出来,轻装上阵投身真干实干。
建立长效机制,守住减负成果。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绝非一时一事之功,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一旦放松监督、机制缺位,形式主义问题很可能反弹。中央会议强调“持续深化整治”,正是在提醒我们,减负必须靠长效机制来保障,让好政策能长久落地。要校准考核评价“指挥棒”,坚决扭转重“痕”不重“绩”的导向,增加群众满意度、实际成效的考核权重,让基层干部不用再为“材料好看”发愁,而是聚焦“干出实效”,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中。要完善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责任落实机制,减负不能只让基层“单兵作战”,上级部门更要主动担责。主动检视自身政策是否存在“加码”问题,明确上下级责任边界,杜绝责任“甩锅”,让基层“该担的责不推诿,不该担的责不硬压”。要畅通基层反馈渠道,设立基层减负意见箱、定期召开干部座谈会,让基层能及时反映新出现的负担问题;同时建立动态评估机制,每季度对减负成效进行检查,发现“反弹苗头”就及时整改,真正实现“松绑不松责、减负更实干”。(利辛县中疃镇黄井社区党总支书记助理 郝建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