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年关,为群众送上一份“点心”

2022-01-21 21:10:15 | 来源: 中廉在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这次党史学习教育要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当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正深入推进,基层党员干部要时刻把群众的“急难愁盼”记在心里,抓在手上,进一步做到精准对接、精准谋划、精准发力,在年关之际,用“真情暖意”为基层群众送去一份“点心”。

点对点“精准对接”,为群众送上一份“真心”。点对点精准对接,就是要把准“问题点”、摸清“疑难点”、找出“病原点”,对点施策、对症施方,拔出问题根源,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才是办实事的目的。然而,有些基层党员干部在为群众办实事时却“背道而驰”,出现了,抓不住问题关键点,草草了事,避重就轻,善于给问题“混淆而谈”、戴“假帽子”现象。长此以往,会让群众对基层党员干部失去“信心”。从点到线、由线至面,就好比问题发展的由小到大,“点”为中心,如同问题的“根源”。因此,为群众办实事要注重精准对接问题“源头”,从基层群众中的“大事小情”中寻找问题线索,对接群众心中的堵点、痛点,发扬“脱鞋下乡”的优良作风,与基层群众一起“同坐长条凳”“细话庄稼情”,聆听群众所思,多到群众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的“地方”,花心思、下功夫,摸透问题根源,在抽丝剥茧中找准群众的“需求点”“症结点”、找到“突破点”,做到精准对接、精准办事。

点对点“精准谋划”,为群众送上一份“暖心”。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为群众办实事”既不能“昙花一现”,也不能“雨过地皮湿”,要善始善终、善谋善成。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当好基层群众的“谋划师”,把基层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身工作的“施工方案”。做到扎根一线,访民情、察民意、识民忧、暖民心,摸清基层群众问题结构情况、生活疑难现状,洞察基层群众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挖掘“我为群众办实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在摸清问题的基础上,强化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精心谋划、分类研究制定为群众办实事的各种方案,身体力行的将基层群众的“幸福生活”抓紧抓牢、紧握不放,以基层群众所需、所求、所盼为出发点“出良谋”“献良策”。最大化地满足基层群众的多元需求。拿出“钉钉子”的精神、“马上就办”的速度、“办就办好”的决心,为基层群众在年关送上一份“暖心”。

点对点“精准发力”,为群众送上一份“爱心”。要想保证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就要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做到点对点“精准发力”,杜绝办事缺少力度,干的“不痛不痒”,耍“表面文章”“形象工程”。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要坚持从基层的实际问题中来、到基层的实际问题中去,聚焦在真走访、真调查、真查实中列出“我为群众办实事”任务、承诺、成效“三张清单”,重拳出击,拿出让问题“见底”“归零”的决心,用尽全力去解决“难点”、纾解“痛点”、打通“堵点”、补齐“断点”,真正把群众的“烦心事”变成“舒心事”,把“疑难事”变成“容易事”,把基层的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使群众既有“获得”、更有“感觉”。同时,也要着眼于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一套长久根治、惠及群众的有力举措,促进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中共四平市铁东区委组织部 孟令男)

责任编辑:王忠厚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