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年轻干部要在“六力”提升上下功夫

2022-03-19 13:26:25 | 来源: 中廉在线

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干部提出了殷切希望和严格要求,为广大年轻干部的成长树立了精神坐标,指明了前进方向。年轻干部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大梁,必须在自我提升上下足功夫,主动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年轻干部要提升信念力,筑牢理想根基和精神支柱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在激发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舞斗志、振奋精神等方面产生巨大的能动性。作为党的年轻干部,提升信念力、筑牢理想根基和精神支柱是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只有这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保持理想信念才能把准政治方向,走好成长之路。

年轻干部要提升警觉力,守住拒腐防变防线

习近平强调,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从小事小节上守起。他要求年轻干部守住这五关:政治关、权力关、交往关、生活关、亲情关。作为年轻干部,必然伴随着年轻人常有的缺陷和毛病,加上经验阅历少,会存在浮躁、耐不住性子等现象,尤其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以图谋利,所以年轻干部一定要提升自我警觉力,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要慎独慎微,切实从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防线,勤于自省,严于律己,做到内心明澄。

年轻干部要提升大局力,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习近平曾强调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的政绩。习总书记直指根本: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年轻干部要跳出“给自己留名、为自己邀官”的小格局,把“中央看什么”、“人民群众要什么”和“自己做什么”结合起来,树立的久久为功的大局观,多做利长远、惠民生的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的信赖。

年轻干部要提升学习力,练就过宽肩膀和硬本领

“在干中学、学中干是领导干部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年轻干部就像小树苗,需要修剪和浇灌才能茁壮成长”,这都是在告诉年轻干部必须认真学习理论知识,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往心里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不断完善履职尽责必备的知识体系,最终加以运用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成长,深化认识,把握规律,所谓“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年轻干部要沉下心,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切实学习政策知识、业务知识以及社会知识,多思考、多读书、多总结、多实践,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升工作能力,练就担当的“宽肩膀”、成事的“真本领”。

年轻干部要提升谋划力,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担当和斗争是一种精神,最需要的是无私的品格和无畏的勇气。无私者无畏,无畏者才能担当、能斗争。当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就要大胆干、坚决干,才能攻坚克难、成就一番事业。成为好干部,在讲原则讲规矩的前提下,破除“老好人”、“太平官”、“墙头草”、“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庙里的泥菩萨,经不起风雨”不良风气,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锻造成为烈火真金,做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好干部。

年轻干部要提升服务力,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年轻干部要如何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习近平说,首先要对群众有感情,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怎样才算是真正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习近平指出,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他提出,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实事,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所以年轻干部必须要了解实际,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既“身入”基层,更“心到”基层,真真切切察实情、通民情,在深入扎实的调查研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年轻干部影响着未来国家事业发展的方向和质量,因此年轻干部自身要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增强本领,不要走偏、不要落伍、不要掉队,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委组织部 赵泽荣)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