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历史。各民族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国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从而更好促进民族共同体意识。
我国在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就有很多会议所体现,正如五次会议中,内容主题就体现出我国对于民族工作团结的重视之深。我国第一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在1992年开展,它的主题是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携手前进;在1999年开展了第二次民族工作会议,其主题是贯彻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把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向新世纪;在2005年开展了第三次民族工作会议,其会议主题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地区和谐发展;在2014年召开了第四次民族工作会议,其会议主题是凝聚民族大团结力量,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奋斗;在2015年召开了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其会议主题是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俗话说题目来说,题是本义,目是眼睛,题好一半文,所以说,这五次会议主题,也就是题目就能够深刻表达出其内容所在。从题目上,我们能够深刻理解到民族大团结、民族地区能够和谐发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我国发展有多么深远的意义,只有民族团结,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它对于我国各项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就强调了中华民族大团结、中华民族共同体、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概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而且在我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我党在日常中国发展中通过实践探索,在民族工作方面也积累了把握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
对于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增强民族团结力,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要做到顺应时代的变化,用与时俱进的态度,去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这四个关系,将各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有机结合,将新时代的民族工作做细做扎实。(孙晓旺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