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高校毕业季,今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076万人,找工作越来越“卷”成为了年轻人的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大学生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坚持从实际出发,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善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乡村振兴是中国历史上一项崭新的事业,让当代青年面临更多的成长机遇,有更多施展才华的舞台。作为新时代的“后浪”们,农业农村大有可为,乡村振兴,只等你来!
奔赴农村新天地,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施展才华。乡村振兴不同于传统乡村建设,需要新的观念、技能、知识加持,当代新青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有不少青年人主动到农村创新创业,当起了“农创客”“新农人”,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城乡差距正在加快缩小,农业农村短板背后也蕴含着无比巨大的上升潜力和发展空间,足以为有志于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振兴乡村的青年人提供施展拳脚的广阔天地。在乡村工作,压力固然大,事情固然繁琐,但是舞台更大、机遇更多,当代青年要不负青春韶华,铆住理想航标,响应党的号召,到乡村去,到广阔天地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拼搏实干、创新巧干、埋头苦干,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无愧于祖国的工作成绩。
投入乡村大熔炉,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百炼成钢。“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相比城市而言,乡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公共服务不完善,利益交织、矛盾交叠、思潮交汇,工作难度大。青年干部初出“象牙塔”,对农村环境不熟悉,要想快速成长,唯有到乡村基层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在乡村“大熔炉”中淬炼成钢。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挽起袖子,甩开膀子,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生活,把心和老百姓贴得紧紧的,把干事创业的劲头鼓得足足的,真心实意为乡村振兴谋思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带领群众共同富裕,守护好脱贫攻坚成果,挑起推动乡村振兴重担。
用好基层磨刀石,在乡村振兴第一线砥砺成长。当代青年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接棒人,要想接得住、接得稳,就要沉到乡村基层墩苗墩心、积蓄力量。有的青年干部觉得在基层“打杂”过于“屈才”,这山望着那山高,一门心思找关系、等提拔。这些错误思想必然会影响到自身的成长和进步。乡村振兴是培养锻炼青年干部的“磨刀石”。我们唯有主动放低“身段”,“眼睛向下看,身子向下沉,劲头向下使”,将自己牢牢地扎入基层这篇土壤中,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伟大事业,学会“说民话”“查民情”“做民事”“解民需”,加深对国情民情的了解,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储能蓄势、强壮根茎,才能在广阔天地破土而出、向阳生长。
“少年壮志潮头立,击掌青春要打拼”。广大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要勇于接过乡村振兴的“接力棒”,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稳住阵脚,磨炼意志、锻炼品质、砥砺作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明鸣 四川省江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