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补齐民生保障短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社会建设的紧迫任务。”作为一名选调生,扎根基层服务人民,是职责所在。
一、坚守公仆之心,聚焦“民生事”,办好“民心事”。“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习总书记的为民情怀,更是对党员干部的迫切要求,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最为贴近群众,也最能接触到群众,也正是如此,我们最需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将“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入基层实践,倾听群众意见,事无巨细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争当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基层是个大舞台,我们不仅要深入“田间地头”,当好干事创业的带头者,更要心系“柴米油盐”,当好村民的贴心人。基层工作繁杂却有意义,琐碎却有价值,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便沉淀多少真情,用脚步丈量基层的土地,才能更深入群众。
二、坚守奋进之心,追求“真学问”,锤炼“真本领”。“为学之实,固在践履”。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需要加强学习,缩短“学徒期”,更要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努力在实践的熔炉中增长见识、砥砺品质、强化本领。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真学实干,在干事创业的实践中历练成长,做到在学中悟、在事中磨,在扎实苦干中历练成长。要充分发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优势,以肯干、肯学、肯做的态度,向书本学、向群众学、向领导学等多方面学习,以此来增长业务知识,增强办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丰富工作经验,掌握“想办事”“能办事”“办成事”的为民本领,真正做到为民有方法,为民有技巧。
三、坚守韧劲之心,走好“脚下路”,坚定“未来路”。“上面一根针,基层千条线。”这句话很容易理解,但不到基层工作是无法真正体会的,里边有辛苦也有无奈。选调生深入基层,在真实朴素的农牧村生活和如火如荼的乡村建设中,我们是参与者、是亲历者,是思考者、是建设者,我们认识社会,也认识自己,建设乡村,也重建自我。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一方面需做到厚积薄发,行稳致远,甘做铺垫工作,甘抓未成之事,树立正确政绩观,修炼“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做到“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另一方面应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沉下心来抓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涵养“钉钉子”精神,将功夫下到平时每项具体细致的工作中,甘为人梯,养成平静、平实、平和的心态,坚守平凡的岗位贡献平凡的力量。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我们基层青年要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走好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为民服务中实现自我价值,不负时代重托!(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 贾培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