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正在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三农”格局正在发生积极的变革。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应该抓住契机,积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切实增强抓“三农”、谋发展、促振兴的能力和水平。同时,深入践行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精神,做一个新时代的“新农人”,为传统农业转型注入了新的元素和能量,成为引领新农民、发展新农村、托起新农业的“领头羊”。
赋能生态,建设秀美宜居新农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从古至今,人们对美丽乡村都有着相同的期盼与向往。走进新时代,建设景色秀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吉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的安吉,生态更好了,环境更美了,村民更富了。浙江一直是“鱼米之乡”,指导农村工作实践的我们,更要牢固树立“生态为民、生态惠民、生态靠民”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持续践行“千万工程”,坚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村真正成为秀美宜居之地。
赋能智慧,造就数字科技新农业。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科技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新农业发展的今天,要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不断激发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数字动能”,不断助力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数字红利”,加快智慧农业建设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数字农业节省了农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节省成本、提高收益,减少风险,节省投入,从长远来看,精准农业给环境的压力更小,合理施肥、用药以及灌溉都符合生态农业的需要。基于此,我们更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让数字科技深入田间地头,打通农业技术转化应用“最后一公里”,让新农业以更“智慧”的方式服务共同富裕。
赋能产业,开辟特色致富新路径。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只有推动农业现代化、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才能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方便更多人在家门口就业。近年来,各地农村都在积极探索、创新,寻找适合的产业,并加之以智能化、数字化的“科技赋能”,让乡村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活力,为乡村振兴奠定强大的产业基础。作为战斗在农村一线的“新农人”,要积极培育壮大现代种养业、乡村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乡村新型服务业、乡村信息产业等新产业,形成特色鲜明、类型丰富、协同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同时,要努力彰显地域特色,将提升农业农村的生产功能与激发农业农村的生活功能、生态功能、文化价值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形成符合当地特色的致富新路径。(陈聪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镇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