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政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为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提供了政策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高校毕业生应积极投身城乡社区基层建功立业,深耕城乡社区这片就业创业的热土,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此心安处是吾乡”,扎根沃土始成长。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广大青年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接受历练、增长才干的“练兵场”。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村插队7年,从基层一线的生动实践中获取智慧和养分,练就了过硬的为民服务本领。高校毕业生就如同正在成长的小树苗,只有根扎得深、扎得稳,才能不畏严寒酷暑,不惧风吹日晒。只有手上多些茧子,作风上才会少些务虚;只有脚上多沾点泥巴,思想上才会少些浮躁。要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把社区当成“家乡”而非“驿站”,既要“身到”基层,更要“心到”基层,与社区的发展荣辱与共、休戚相关,与社区群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在基层一线的大舞台上成长成才、建功立业,书写无悔的人生芳华。
扎根“吾乡”谋事业,使命在肩勇担当。“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基层工作对青年来说既是一种磨炼,也是一种成长。青年干部扎根基层,要做到“心静”“心安”,正所谓:“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要努力克服意志消沉、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等理想信念“滑坡”的不良倾向,自觉扎牢“信念”之根,补足精神“之钙”,时刻保持内心的安定充实,正确把握前进方向,明确责任担当。要吃得了苦头,经得住考验,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勇于冲在第一线,敢于啃硬骨头,在基层社区这个大舞台锤炼品质、磨砺意志、沉淀自己。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努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人民群众解决急愁难盼、大事小情,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满足感与幸福感。
根植“吾乡”多磨砺,青春百炼始成钢。高校毕业生虽然在理论、年龄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但缺乏实践锻炼与艰苦磨砺,身上少了与群众不分你我的“亲气”和熟悉基层实际的“地气”,身子立得不稳,根子扎得不深,群众观念不牢固,成长基础不坚实,容易给今后发展带去“先天不足”。如果高校毕业生选择了基层社区工作,要力戒“镀金”和“过客”心理,要真正沉下去,“一竿子插到底”,放下架子,融入基层群众,识民情、说民话、干民事,带着真心实意投入社区工作,用钉钉子精神做好本职工作,在疫情防控、民生百事、信访维稳、基层党建等工作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千锤百炼,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练就真本领,成为基层工作的“多面手”“万金油”,以出色的成绩赢得组织的认可、同事的支持、群众的信任,“心安”“吾乡”,不懈奋斗,定会有更加光明的未来。(明鸣 四川省江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