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干部监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对干部的考验也是越加复杂,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开启思维上的“红绿灯”,红灯“禁”行,绿灯“要”行,黄灯“慎”行,外省与内省相结合,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红灯”禁行,要让干部敬畏红线,守住底线。古言道:“立身之道何穷,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贪腐只有零次和无数次的云泥之别,开启“红灯思维”心存敬畏,方能在变幻莫测、纷繁复杂的社会里,不被私心杂念所扰、不为个人名利所累。在历次被曝光的违纪违法违规案例中,不时有领导干部的身影。因此,广大领导干部不能抱着闯一闯“红灯”没事的心态,应当紧踩思想“脚刹”,念好“莫闯红灯”的“紧箍咒”,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把住廉洁自律的“底线”,守好做人做事的“生命线”,才能真正为群众干事创业,使每项工作都能“信得过”“过得硬”。
“绿灯”要行,要让干部敢闯敢干,担当作为。新时代干部必须有新作为,如果总是顾虑“洗碗越多、摔碗越多”,信奉“多栽花少种刺,遇到困难不伸手”“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仅与党对干部的要求严重背离,难以成事,还可能会在干部队伍中造成“破窗效应”,贻误大事。准确界定容错纠错的硬杠杠,列出不予容错的硬指标,畅通干部申辩申诉渠道,规范组织调查认定程序,科学“界错”、提前“防错”、大胆“容错”、及时“纠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消除干部思想顾虑,让容错“容得服气”、纠错“纠出正气”,真正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为敢于负责者负责,让干部敢干事,干得成事。
“黄灯”慎行,要让干部表里如一,谨终慎始。黄灯亮起时,多观察,一个疏忽可能会造成闯“红灯”现象,干部要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带头讲纪律、守规矩,坚持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去的不去、不该发的不发,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规范工作圈、管住活动圈,各级各部门应始终把强化日常监管作为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让干部始终绷紧纪律之弦,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云南省巧家县委组织部 陈雪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