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它的出现,有助于统筹城乡发展平衡的问题,更巩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济体系。2月13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也再次强调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然而,在乡村振兴事业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也出现了值得警惕的现象—村干部断层。乡镇单位留人难,许多年轻干部仅仅把它当做仕途的“中转站”,还没有站稳脚跟便一心谋划着通过考试、借调等手段离开乡镇,长此以往对基层治理产生了极大的困难。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能力断层。基层工作任务繁重,涉及的领域广、范围大、主体多元复杂,尤其以乡镇单位为甚。“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级政府的各项政策都要从这一根针进行传达,任务十分艰巨,“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的现象已成常态,这使得许多年轻干部难以应对,因而产生了逃避、畏难的情绪,思想的重心也放在如何尽快调离岗位上。
二是待遇断层。客观上来说,我们要承认,乡镇单位的工作条件上确实与县级、市级单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且工资水平也相对一般,许多年轻干部甚至成为了入不敷出的“月光族”。此外,村干部的社会认同感普遍较低,一个“村”字、“乡”字竟成为了芥蒂。
三是心理断层。与上述客观原因相对应的,很多年轻的干部基本属于出家门、进校门、再入机关门的“三门干部”,缺乏一定的政治生活历练,因而在主观上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解不到位、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不深入。乡镇基层工作在他们的眼里仅仅是个“跳板”,如何尽快升迁才是目的。
为更好的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上级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分工,落实到位,以减轻村干部的工作负担;其次,改善乡镇单位的工作环境,提升乡干部的待遇水平与社会认同感,不可叫他们既受累又寒心;再次,村干部自身也应加强思想建设,多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认识到乡村广阔天地的重要意义,在工作中更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此外,日后也应规范村干部的工作年限,严格执行借调手续,杜绝不符合规定的借调行为。
最后,乡村的振兴与发展在当下的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政策的执行者,人才能“引进来”固然重要,但“引进来”的目的如果仅仅是为了尽快的“走出去”,那只会令好的政策逐步变味。因此,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留住人才,让我们的政策执行也能具备可持续性,才能从根本上上避免“会场一片白花花,七个干部八颗牙”的尴尬局面。(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委组织部 吴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