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社会资讯 > 正文

选调札记:村集体经济要厚植“集体味”

2025-11-24 13:43:22 | 来源: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淡竹乡人民政府

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造血源”,也是考量村庄发展、干部干事的重要指标。驻村的三百多个日夜里,我遍走村庄角落,发现有的集体资产成了“干部代管的闲置资源”,有的村民提起“集体”只觉“与我无关”。这不是集体经济的失败,而是“集体观念”的流失。要让集体经济真正活起来,关键是厚植“集体味”,让“有形集体”生长出“有心认同”。

锚定“集体认同”,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认同是“集体味”的根,要让村民觉得“集体和我有关”:一是“明家底”,定期召开“集体资产晒账会”,把集体土地、资金、项目的情况一笔一笔讲清楚,让村民知道“我们有什么”;二是“听意见”,凡涉及集体的大事,比如项目选择、资产处置、收益分配,必须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且需三分之二以上村民同意才能推进,杜绝“干部一言堂”;三是“给机会”,设立“集体事务参与岗”,比如集体公益林的护林员、集体停车场的收费员,让村民在“做事”中感受到“自己是集体的主人”。

激活“集体行动”,从“各扫门前雪”到“同护檐下春”。行动是“集体味”的脉,要让村民在“一起干事”中凝聚起来:一是“按需组队”,干部根据村民的技能、意愿组建“集体服务队”,例如将种植能手组成“农技队”,建筑师傅组成“工程队”,让每个人都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二是“利益绑定”,推行“按劳分配+按股分红”结合的机制。村民参与集体劳动可获劳务报酬,以土地、资金入股能拿保底分红,集体盈利后还能享受超额分红;三是“风险共担”,明确集体项目风险“集体为主、村民为辅”的承担原则。既让村民保持应对危机的协作意识,也避免其因风险陷入困境。

筑牢“集体治理”,从“干部管集体”到“集体管集体”。治理是“集体味”的壳,要让村民觉得“集体的事大家管,没人能搞特殊”:一是“立规矩”,制定《村集体章程》,明确集体资产怎么管、事务怎么议、违规怎么罚,比如规定“集体资金超过5万元支出必须村民代表全票通过”“干部亲属参与集体项目必须公示”,让规矩“硬起来”;二是“强监督”,成立由老党员、退休干部、普通村民组成的“集体监督小组”,有权查集体账目、督项目进展、提整改意见,发现问题可直接向乡镇反映,让监督“实起来”;三是“树导向”,对为集体作出贡献的村民,不仅给物质奖励,还在“村光荣榜”上公示,比如“集体致富带头人”“集体事务热心人”,让“为集体干事光荣”的观念“立起来”。(吴潇键)

责任编辑:刘海洋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