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是一项保持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基础性工作。但是目前有的农村党组织对发展党员工作认识不足,导致有些农村党员掌握政策不够、思想认识不深刻,随意性就会增强,从而降低了群众入党的积极性。因此,农村发展党员要坚持对标对表,严格发展程序,树好党员形象,建好党员队伍。
坚持政治标准,优化党员质量。“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在发展党员时,要严把党员质量关口,把一批具有群众基础、认可度高、有致富经验的积极分子,为党员队伍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考察培养对象时,要严格审查培养对象的价值观和政治素质,充分了解他们的入党动机和以后发展想法,坚决避免出现“人情党员”“突击入党”“带病入党”现象,绝对不能玷污组织的纯洁性。通过严格的党员培养发展程序,将优秀的农村人才培养发展成为党员,让他们在农村建设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坚持教育培训,优化教育内容。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是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家庭条件等差异,农村党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因此更加需要统一教育培训,而单一的培训方式提不起学习兴趣,也会造成事倍功半的不良效果,所以应该优化教育方式。要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在内容上应该以农村发展实际为主,贴近农村党员需要,紧扣乡村振兴工作重点。通过典型案例、实地观摩等多种形式,聘请农村能人致富带头人、专业技术人才等作示范教学,提高培训的灵活性、多样性,力求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需什么、讲什么”。
坚持重点培育,优化培养对象管理体系。定期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发展对象培训班,围绕党的宗旨、党员的权利义务等内容培训,引导培养对象强化党性认识,立足本职、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平时多开展主题当日、党员大会等活动,同时吸收培养对象来参加此类活动,使培养对象逐步了解和熟悉党内生活,培养组织观念,亲身体会党员义务和权利,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光荣感。在平时开展的各类党员活动中,比如疫情防控、抗旱救灾、宣传政策等工作中,可以组织培养对象参加,以此对培养对象的入党动机、思想觉悟、道德品质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考察,也可以让培养对象在为民服务中不断增强宗旨意识。(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羊坪镇人民政府 杨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