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用大历史观分析“三农”问题,凸显“三农”工作在两大“变局”中“国之大纲”的重要地位,从粮食安全、乡村治理改革、基层组织队伍建设等方面,为应对化解当前日益增加的风险挑战安实了“压舱石”、指明了“航向标”、把稳了“前行舵”。
基层是扛实“三农”工作重任的主抓手和主战场,在谱写“三农”工作“一号”文章上必须知重负重,守责尽责。
以浓腴沃土为基础,写好“粮”字文章。“食为政首,谷为民命。”粮食安全之于国家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总书记高度关注粮食安全问题,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突出了农业产业发展对于我国的极端重要性。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大力抓好粮食生产,播种面积稳中有升,两季作物量质并增,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就目前来看,我国粮食供应是充足的、市场供给保障是有力的。但随着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际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粮作产品的战略物资属性进一步显现,粮食供求紧平衡格局进一步严峻,巩固粮食结构性调整成果、积累粮食总量富裕度工作仍要狠抓不放、一紧再紧。基层要深悟粮食安全的战略地位,将农业发展摆到“一号”工程突出位置,压实“一把手负责制”。一方面,要心怀国之大者,在“经济作物与粮食争地”“建设用地与耕地争指标”等矛盾面前,多算政治账、少算经济账,多算长远账、少算眼前账,要不折不扣地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做“为了登高,自毁地基”的蠢事,开展轮作等增产布局,做好打初级产品供应保障持久战的准备。另一方面,要立足本地实际,理解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深挖耕地以外资源潜力,向新技术新渠道借“智”借力,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农林牧渔全业态发展、一二三产全链条融合”的发展格局,形成特色产业、拓宽细分市场、打造区域品牌,实现亩均产值不断提升的“以产兴农”局面。
以浓挚理念为指引,写好“治”字文章。“治国安邦重在基层”。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治理必革新。总书记指出,我国农村社会处于深刻变化和调整时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一个“散”字。当前,我国城乡利益格局深刻变化,农村社会人口结构深刻变动,农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农村原有的治理单元深刻调整。这种前所未有的变化让乡村治理脱离了长期保持的稳态结构进入动态期。从现实来看,目前乡村治理的确是农村工作的短板和弱项,农村的许多矛盾和问题都源于匮乏的乡村治理。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围绕“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部署,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赋能、治理体系得到梳理、治理单元得到强化。但长远来看,乡村治理仍将长期处于寻求再平衡的深化改革阶段。基层要着力夯实乡村振兴的治理之基,坚持平战结合问题导向,研究乡村治理新模式。一方面,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度激活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神经末梢”作用,将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自治“主心骨”、法治“宣传员”、德治“策源地”,推进前哨支部规范化建设、统筹两新支部全面提速发展,探索构建“一区三带”全域党建联盟新格局,筑牢基层基础“红色堡垒”。另一方面,要整合并重塑乡村治理体系架构和基础单元,要及时跟进因撤村并村、产业人口流动等变化所导致的原有联系纽带中断、治理抓手失效等问题,进一步落实“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要求,积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建设,构建更加高效协同的“智治”闭环,夯实以村社全科网格为主干的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以浓郁热情为支撑,写好“才”字文章。“得人者兴,失人者崩”。乡村振兴的战略确定之后,振兴乡村的人才就是决定性因素。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培养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专业人才和乡土人才。突出了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的迫切性。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三农”工作改革愈深、成效愈显、难度愈大。当前一些地方还存在着农村工作创新动能不足、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等现象,反应出各地在基层农村工作方面对于人才要素的需求依然迫切。基层要坚持将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破解人才瓶颈制约放在首要位置。一方面,要践行总书记“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的重要指示精神,要从“意识理论强培训、能力本领强锻炼、品格作风强引导”等角度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强化、放大基层干部“领头雁”作用;要加强对于基层干部的暖心关爱和制度保障,在政策、待遇等多方面向基层干部倾斜,用多一些“偏爱”肯定他们的承压奉献,改善人往“高”处走的风向,让基层留得住开路尖兵、攻坚猛将。另一方面,要落实“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求贤有影响力、带动力的新乡贤回乡就任村支书,改善“能人留不住、能人带不动”等现象,激活村班子建设,发挥村两委“红色堡垒”作用;号召有行动力的追梦人、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田秀才”返乡就业“双创”,运用政策加持,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新引擎”。 (浙江省余姚市人社局 王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