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学习难开展、关怀难到位、作用难发挥”,是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一大难题。加强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特别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将流动党员紧紧凝聚在党旗下,对于提高党员队伍建设质量,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不断适应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紧紧围绕党员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水平。
组织动态排查 党员主动报告 双向发力“心连心”
要注重流动党员动态排查,建立完善流动党员定期报告制度,双向发力,让流动党员和党组织“心连心”,让流动党员有去处,让流出党组织能掌握。一要建立健全定期报告制度,要求流动党员每半年向流出党组织上报一份书面汇报材料,汇报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对于有需要帮助的流动党员,详细做好相关帮扶记录,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二要组织排查,认真组织开展以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为主要内容的“双找”活动,自下而上实行流动党员月排查、月上报制度。及时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实行流动党员登记制度,对流动党员的流出时间、去向、从事行业、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等基本情况逐项进行登记,切实做到党员流出一个,掌握一个,流入一个,管理一个。
突出主体地位 开展分类教育 按需施教见成效
针对党员队伍结构日趋复杂的实际情况,不同情况的党员对教育教学的需求也不尽相同,面对流动党员普遍存在党员教育不具体、参加支部教育困难、党内教育效果不显著的情况。为确保党员教育在加强党的建设、促进党员自身发展、提高流动党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各地各单位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以流动党员需求为导向,根据不同领域流动党员职业和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通过集中培训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大力推进党员分类教育培训,对党员进行按需施教、分层施教。始终坚持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相结合,围绕带头致富、技能就业开展培训,不断提高流动党员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致富创业能力。
注重访问帮扶 开展结对帮扶 组织关怀见真情
针对流动党员特点,由党支部指定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党员与流动党员“结对子”,及时沟通联系,不定期向流动党员传达党支部近期工作任务和支部决议等,使流动党员时刻掌握组织工作动态,做到“打工不脱党”“离乡不离党”。并利用节假日,深入到流动党员家中走访慰问,派出专人深入到流动党员家中了解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与他们交流思想,沟通感情,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为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春节、端午等重要节假日期间走访慰问困难的流动党员家庭,送学到家门。贯彻落实党内关爱制度,彰显组织人文关怀。使流动党员也能深切感受到党组织对他们的关怀和支持。
健全机制入心 政策激励入脑 服务家乡争优先
要建立流动党员返乡创业激励机制,鼓励有一技之长和有启动资金的返乡流动党员领办、创办项目,为家乡的发展繁荣建功立业。对外出流动党员回乡带头创业的,党组织帮助协调相关部门优先办理小额贴息贷款,解决创业资金不足的问题。鼓励流动党员回村担任村“两委”职务,邀请务工经验丰富、创业成绩突出的流动党员畅谈创业经历,介绍成功经验,鼓励流动党员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用好自身特长服务好‘家乡’和‘他乡’。(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委员会组织部 王鹏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