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用好基层“大课堂”,修好青年“三门课”

2022-04-26 14:18:49 | 来源: 中廉在线

4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书中提到新时代中国青年把基层作为最好的课堂,把实践作为最好的老师,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将自己对中国梦的追求化作一件件身边实事,在磨砺中长才干、壮筋骨。

在基层担责于身,修好人民至上“基础课”。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基层闻令而动,化身战斗员,参与疫情防控,做好综治维稳;化身宣传员,粘贴宣传标语,扬起喇叭巡游;化身服务员,开展文明实践,提供暖心帮助。最为新时代中国青年,从点滴工作中不断汲取成长养分,勇于为民遮风挡雨,我们要以“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态度担当责任,融入基层“大课堂”,修好人民至上的“基础课”。

在基层知责于心,修好真诚为民“专业课”。年轻干部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强化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主动进村入户,敲门走访,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积极了解群众所关心的问题,常坐百姓“热板凳”,常听百姓“心里话”,常算百姓“生活账”,积极回应群众期盼,精准服务群众需求。我们要怀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初心,本着“人民群众的需求在变,但是基层干部的初心和公仆本色不能变”的思想,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在基层的“大课堂”中,修好真诚为民的“专业课”。

在基层履责于行,修好为民造福“实践课”。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青年干部要主动收集群众的意见,把基层群众中的生动实践作为活教材,加强学习,练就过硬本领,秉承“百姓身边无小事”的思想,想方设法解决群众的问题。坚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勇于接收群众的埋怨和批评,善于采纳群众中的意见和建议,运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在民众智慧中寻求破除制约发展的掣肘,及时解决问题,做到群众有呼声、我们有作为。我们要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胸怀,在基层的“大课堂”中,修好为民造福“实践课”。

时代呼唤青年坚定理想、努力拼搏、奋勇争先,在平凡岗位上奋斗奉献。谁说站在光里才算是英雄,敢于在泥泞中对抗命运,甘当人梯,愿为人桥,奉献者均是英雄!(肖晴 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双溪街道办事处)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