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的演讲中引用了一句话:“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对年轻干部来说,“常常做”不仅是精神的追求,还是行动的体现,更是奋斗的彰显。在在“二次创业”再出发号角吹响之际,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常常做”筑实前行之路,成就更加波澜壮阔的“发展蓝图”。
在“常常做”的“年轮说”里,继承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狱中留诗“伫看十年后,红花开满地”的邓中夏,坚定“信服科学的社会主义”的钱学森,认为只有将“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理想之中,理想才会更远大”的黄文秀……百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惧艰难险阻、不惜流血牺牲,只为实现理想信念顽强拼搏。年轻干部要在“常常做”中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永葆党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凝聚起更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常常做”的“启示录”里,领悟求真务实的实干担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基层的工作不了“实干”二字,不论是投身于防诈骗推广、疫情防控防火防汛等急难险重工作,还是走访调查,实地勘探等严谨细致的工作,只有实干苦干才能出实效。作为年轻干部,我们要做到的就是闻令而动、有召即行、责无旁贷。在做好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的同时还要锐意创新,做到“开动”脑子找思路,“用好”双手为民生,“耐住”性子勤沟通。真正把群众的急难愁盼记在心里,落到实处,用“常常做”的“辛苦指数”来成就百姓的“幸福指数”。
在“常常做”的“时间轴”里,续写继往开来的奋斗新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战争年代的血雨腥风到和平时期的攻坚克难,从“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革命精神到“杀出一条血路来”的改革胆魄,英勇斗争是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风骨和品质。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年轻干部的我们要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葆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进精神,常喝“墨水”、常沾“泥水”、常流“汗水”,做善斗争、会斗争的“攻坚者”,当敢挑重担、能挑重担的“克难者”,以冲得破、打得赢的智慧和勇气绘就更加光明美好的“梦想画卷”。(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望松街道 陈婉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