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11月11日,延续4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美、法等国的胜利和德、奥等国的失败而告结束。1919年1月,获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中华民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会议。中华民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等正当要求,均遭拒绝。会议竟决定日本接管德国在华的各种特权。对这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华民国代表居然准备签字承认。消息传来,举国震怒,群情激愤。1919年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最后发展成为全国人民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为纪念这标志性的节日,1949年政务院正式宣布每年的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虽然“五四”运动历时一百多年,但其深刻的历时意义和精神仍然激励和感召着一代年轻人奋勇前行。
一是树立心系天下、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伟大志向。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青年负着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唯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发图强,努力拼搏,才能更好的实现个人价值。年轻人应当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品格,陶冶道德情操,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社会的进步中,真正实现有所作为。作为年轻人不仅要处理好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的关系,既要有遥远的梦想,更要有踏实的脚步,在坚持理想和实现自我的过程中不断前进。
二是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崇尚和尊重科学是五四运动流传下来的一面光辉旗帜,是中华儿女自立自强精神的具体体现。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和思潮,年轻人应当用冷静、理性的态度去思辨,保持自己独立的研判。
三是锤炼勇于选择、敢于拒绝、不畏困难的刚毅品格。人的一生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青年时期的选择决定了人生第一粒扣子能否扣好。我们应当学会拒绝,避免弄虚作假、急功近利等错误行为,诚心诚意做事,真心实意做人,惟其如此,才能走的正、走的远。作为年轻人要以史为鉴,应当勇于面对挑战,不畏艰难险阻,敢于迎难而上,磨砺坚毅品格的同时,去感受拼搏、 付出与成长的快乐。
四是培养胸怀宽广、包容天下、平和处世的认知态度。面对多元化的世界,难免会有很多事物与我们的认识和想法不同。我们应当心胸广阔,学会求同存异、包容宇内,在差异中体会世界多姿多彩之美,在不同中汲取提升自我的力量。学会接纳和包容,可以让我们体悟平和的处世之道,为他人带去欢乐;可以让我们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生活得更加幸福、快乐。
时代在变,“五四” 精神依旧没变。它历久弥新,生生不息,年轻人须接过“五四”精神当好新时期建设的二传手,继续谱写更华美壮丽的乐章而不懈努力。(刘荣盛 贵州省锦屏县三江镇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务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