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总是以它的规律悄然运转着,记录看不见的付出和看得见的成长,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成长,他们应该是什么样的?我想,他们应该是忠诚的、是自强的、是拼搏的、是传承的、是奋斗的,这些是他们最美的模样,也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中国青年专属模样。
忠诚是中国青年需要上好的基础课程,是中国青年走好青春之路固基本、打基础的重要标识,中国青年的忠诚应该体现在三方面,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对事业忠诚,以一片丹心报效祖国,以为民初心提供服务,以负责任之心开创事业,我们听到了百年前“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的铮铮誓言,也听到了现如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宣言,我们明白了黄文秀在研究生毕业之后选择回到家乡,扎根基层,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为民服务的第一线,时刻用生命践行着“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重要意义;我们看到了首届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青年医生吴南及其团队致力于让脊柱畸形患者“昂首挺胸”,在骨科领域专注科研、不断创新,以“刀客吴”自称,用手术刀当“武器”,把人体的脊柱畸形看做“敌人”,他还和团队共同构建起世界最大的脊柱畸形遗传研究体系,实现了我国骨科学者在这一领域零的突破。中国青年当忠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念,站稳政治立场、坚持正确政治原则,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坚守岗位,扎实工作,用忠诚和担当,扛起使命和责任,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自强是中国青年应当具备的宝贵品质,即使身处逆境,也决不轻言放弃,即使命运多舛,也决不向命运低头,努力努力再努力是他们的人生状态。自强者如90后清华听障博士生江梦南,她成长、求学、生活,每一步都是从“困难模式”中走来,半岁双耳失聪,但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一路“升级打怪”,她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和所有孩子一样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比别人多花精力,多努力成为了她坚持的人生准则。自强者当如冬残奥会上的运动员们,他们身残志不残,克服身体极限,以残缺的身体,挑战着人类的极限,书写着正能量的故事。中国青年当自强,困难无处不在,要时刻以一股不愿输的心态、不服输的姿态、不认输的状态跨过难关、越过荆棘,在青春之路上披荆斩棘,开创辉煌。
拼搏是中国青年应当保持的人生状态,有人选择安于现状,发展道路充满定数;有人选择挑战拼搏,发展道路充满未知数,未知数虽然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但是可以体现中国青年的价值所在。拼搏者当如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冬奥冠军武大靖,从佳木斯的冰场到女队的陪练再到2022年的冬奥首金,18年的冰场之旅让他看起来更加有朝气,有志气、有锐气,面临挫败、面临阻挠时拼搏挑战、永不言弃的精神一直鼓励着当代青年。拼搏者当如冲出亚洲速度的短跑运动员苏炳添,在中国百米的赛道上,他通过自己十几年来的努力,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跑出9秒83的出色成绩,不仅刷新了个人的最好成绩,还创造了亚洲人在百米项目上的新纪录。中国青年当拼搏,在青春的赛道上以不停歇的脚步、不静止的状态、求进步的心态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突破极限,跑出最好成绩。
传承是中国青年应当承担的历史使命,传承不在一时,而在时时;不在一域,而在全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青年当以传承中国文化为己任,立志当好中国文化的传承者。传承者当如青年舞者孟庆旸,在9岁时毅然决然选择来北京走舞蹈这条道路,那个时候她自己完全没有想过今后可以要用舞蹈来立足,用舞蹈来传承中国文化。追逐青绿,展现中国情怀是她内心从来没有改变的梦想与追求。中国青年当传承,植根中华大地,以极强的民族认同感,博大的文化情怀、坚定的文化自信、充分的文化自觉,展现中国风貌,讲好中国故事。
奋斗是中国青年应当展现的最美姿态。无奋斗,不青春,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青年不仅是点赞者,更是不可或缺的奋斗者。奋斗者当如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首枚奖牌获得者90后技工裴先峰,他刚刚开始接触焊接这项工作,只是为了养活自己,但他以“精一行、专一行、爱一行”的态度专注工作,以工匠精神为指引,事无巨细,精益求精,不懈奋斗,实现了该项赛事上中国人奖牌零的突破。奋斗者当如以工匠精神打造天宫二号、北斗系统等“大国重器”的科研团队,这支由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的的年轻人组成的团队,无数次让中国骄傲。中国青年当奋斗,以奋斗的姿态勾勒新时代,描绘新征程,擘画新未来,广泛吸吮行进中的中国不断汇聚支持奋斗者的正能量,让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宽广、梦想成真的前景更加光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常青街道 冯卉)
